洪宇
【摘要】互聯網環境下高中英語教學正發生著劇烈的變革,英語教師要利用各種途徑實現學科的文化滲透,以培養學生跨文化的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更好的生存。
【關鍵詞】互聯網 英語教學 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00-02
Ⅰ.問題的提出
一直以來,由于高中階段課時少、任務重的客觀現實,目的語國家的背景文化知識常常是英語教學中被忽略的一部分內容,這也就使得學生文化意識形成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缺少一種量的積累。教師應該善于利用課堂時間,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達到“增進融合,尊重文化間的差異,減少各種形式的排斥,理解其他個體與國家”的目的,培養學生跨文化的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更好的生存。
Ⅱ.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文化滲透
高中英語教學進行了全新的變革,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而言,互聯網環境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具有數字化,多元化,時代性,合作性等諸多優勢。老師們在進行英語課程的開發過程中,可選擇借助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拓寬備課視野,實現擴充英語教學資源的目的。而對于學生來說,通過網絡閱讀和視聽,能夠增加英語語感,提升跨文化能力。現在流行的慕課更可以說是有利于師生共同提高的有效手段。
(一)教師方面
互聯網技術把圖片、視頻、文字等多種表現方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將抽象的知識借助形象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和參與的學習方式,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主動思維、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結合人教版英語教材,教師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注意將話題向縱深拓展,使學生深入地了解某個話題涵蓋的文化內容,帶領學生了解不同文化和習俗,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尊重他人。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語言水平,將時事熱點,科技前沿,影視劇等引入課堂,緊扣時代脈搏,那么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二)學生方面
在漢語語言文化的大背景下,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生活在英美文化環境中親身感受其文化、學習其語言,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很難習得語言文化。針對這一現象,學生們應該開展大規模的網絡拓展閱讀和視聽,提高文化和時事敏感度,培養英語語感。
1.關于網絡閱讀:閱讀是鞏固和豐富語言知識的最佳、最有效途徑,網絡中的英語閱讀材料很豐富,其所使用的語言標準規范、具有時代性、領域廣、詞匯重現率高、實用性強等特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網絡閱讀并從中獲取信息,理解關鍵詞語的運用技巧及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含義。
2.關于網絡視聽:聽是學好英語的關鍵環節,學生可以自主通過網絡隨時進行聽力練習,通過手機微信、電腦、電視來關注BBC、VOA、CNN 和CCTV News 等英語節目,還可以關注“留學世界”電視頻道以及人人聽力網站等,這些都是練習聽力的好幫手。學生可以利用課后零散時間進行網絡聽力練習,這些網絡資源信息豐富,語言規范,聽起來方便,又無需成本,為提高英語聽力提供了無限的資源。
(三)師生互惠:慕課
慕課是MOOCs 的中文音譯,即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大規模在線網絡課程)的縮寫。大規模指參與課程學習的學習者規模龐大,也指開設課程的覆蓋面廣泛。開放的慕課系統主要體現在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習參與者,不設“進”和“出”的門檻,只要有網絡,就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學習自己所需要的課程。它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課程內容固化和結構化的特點,成為目前國內外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
學習的變革具體體現在將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融入傳統課程。所謂翻轉課堂,就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到學生。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師生教學模式進行了巨大的轉變,在翻轉課堂的方式下,學生在課外需預先觀看由授課教師(或第三方)錄制的教學視頻,課內主要是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參與討論,教師則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不再像過去那樣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借鑒慕課為媒介,可以改變長期存在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向以學生為中心進行轉變。對學生而言,從被動學習到自主學習,計劃性和目的性得以加強。在課堂上,師生有更多的時間來開展英語語言訓練,師生關系更加平等。這比起傳統英語課堂教學而言,不但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開放性,并且還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整體英語能力。
Ⅲ.總結
網絡時代的到來給英語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給高中英語教學帶來了許多生機與活力,也使我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正因為如此,各高中英語老師理應充分借助互聯網這一科學技術手段,多渠道多角度實現英語語言文化滲透,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水平和跨文化能力,引領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習效率,培養綜合信息能力,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