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賢
【摘要】教育生活化是以日常生活為教學背景,讓數學知識與生活有效結合,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思維模式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在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數字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可以讓小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問題,讓小學生感覺數學知識就在身邊,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生活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不斷的提高小學生學習能力。因此,本文著重分析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原則,并提出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
【關鍵詞】研究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53-02
一、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原則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從實際生活出發,教師應該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有效的加以運用,并在授課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小學生進行生活化的學習數學知識內容,使小學生能夠深入的理解知識,并有效的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面積時,抽象的文字與數字的講解是很難使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框架的,教師可以運用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來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可以運用書本封面的大小、學習桌的大小、黑板的大小、文具盒的大小等,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起來,讓小學生能夠直觀的看見,使小學生加深對面積知識的理解,如果教師在運用趣味的教學模式為小學生“變出”不同形狀的餅干等小學生更為感興趣的事物,能夠有效的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帶動他們自主找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使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不斷的提升。因此,只有教師將數學知識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探索能力,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全方位發展。
二、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策略研究
(一)課堂導入的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教師應該善于運用課堂導入知識來實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教學目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快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集中精力認真聽取教師的授課內容,為整節課的教學成效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應該從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出發,貼近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數學教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效的相結合。
(二)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結合教學知識為小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將數學課堂教學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小學生設置相關的數學問題,教師設置的數學問題可以是生活中的問題,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將數學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愉快與溫馨,使小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下學習數學知識。再者,教師運用游戲的教學模式來為小學生進行授課,激發小學生參與的興趣,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全方位發展。例如在學習正方形面積知識時,教師根據正方形知識內容為小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結合生活實際的正方形教學道具,提出相關的正方形知識問題,把小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小學生共同討論,使小學生在觀察、研究、猜測、驗證、問題的解決中發揮自身的主體性。通過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使小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數學知識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動手能力。
(三)數學作業的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背景下,教師在為小學生布置課后數學作業時應該堅持開放性原則,讓小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新數學課程知識讓小學生提前進行有效的預習,例如讓小學生觀察家中電表走電情況、測量家中物品的面積、長度等,小學生經過實踐的動手動腦操作,能夠對新的數學知識有了較深入的理解與認知,讓小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小學生能夠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相連性,使小學生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能夠更好的學習數學教學知識。
綜上所述,教育生活化背景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識,并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小學生授課,使數字知識能夠貼近于小學生的生活中,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輕松,使小學生能夠以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堅.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生活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5):194.
[2]馬會平.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若干問題簡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6):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