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
【摘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于夯實學生的基本功,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相對單一,課堂缺乏互動性,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被激發,甚至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小學數學教學要全面革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施授課,并對教學方法加以創新,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150-01
隨著素質教學理念的深入實施,以往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訴求,堅持創新性教學,構建趣味課堂就成為了當下教學的重點。受制于應試教學理念,我國小學數學學習多以灌輸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課堂積極性不高。基于這樣的現象,本文就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做一個簡單的概括,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奠定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創新教學的要求
雖然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以往的教學方法也不斷創新,但是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仍不容樂觀。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現代化技術掌握得不熟練,在應試教學的影響下,題海戰術為本的教學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面對數學課程中的大量公式定理,教師采取的是灌輸教學的方法,沒有對抽象的數學開展有效的教學,學生很難理解公式運用的原因,一旦對數學產生刻板印象,還會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小學數學創新教學則必須走出這些問題,滿足具體的創新學習要求。
首先,數學教學要與實際結合,讓學生明確課程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系,并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應用。例如,在講解小學數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的時候,不要空口講解,而是要拿出真的人民幣向學生展示,并帶領學生玩“貨幣買賣”的游戲,模擬超市購物情景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與生活相結合。
其次,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的參考,也是衡量教學水平的主要依據。新課改的提出對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教師要深入分析,才能創新教學的方法。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章的時候,教師要對教學大綱系統理解,在教會學生辨認時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觀念,養成他們的好習慣。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
(一)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所謂的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力等開展的教學,它有助于設計出符合實際的課程,梳理學生的知識結構,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讓全體學生跟上教師的“步伐”,防止任何一個學生掉隊。例如,在講解單位換算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面對各種單位,學生經常記不牢。對此,教師可以采取對比教學法開展授課,讓學生理解單位之間的進位數值,降低教學的難度。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
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是創新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它能夠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和簡單,直觀清楚的幫助學生理解課程要點,豐富教學的方法。比如,在講解數學“統計圖”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對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網狀統計圖等統計圖進行收集,然后在課上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統計圖的基本情況,對統計知識能更好的進行了解。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新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也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開展授課,做好教學計劃。與其他的學科不同,數學學習難度較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也有較高的要求,很多學生表示最難學習的科目就是數學。基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必須要用創新的方法實施授課,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完加減乘除這些簡單的計算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趣味運動會”,在兩邊放上題板,出一些簡單的混合運算題目,并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接力跑答題的方式完成任務。這樣一來,全班同學都能夠參與進行,以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運算能力,讓課堂變得更有趣。
結束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學體系的不斷加深,傳統式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在教學的要求,更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因此,作為校方要想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與時俱進的革新小學教學方法,認真研究新課改提出的新目標,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來進行針對性的創新教學。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用多樣化的手段實施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王丹藝,于澤元.不同成熟度小學數學教師的師生對話比較研究——基于課堂實錄的分析[J].教育科學研究,2017(12):72-77.
[2]邵桂琳,王鑫鑫.幾何畫板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9):22-23.
[3]楊徐昕,李喆喆,莫曉云.中國小學數學課堂素養教學的研究與實施——基于國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比較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05):48-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