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要體現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并適當增加閱讀材料如數學史料、趣味數學問題、探索思考等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數學閱讀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象、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包含語言符號(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圖表等)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是人們從事數學學習的重要的途徑和手段之一。
一、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首先讓學生認識到數學閱讀的價值及重要性,讓學生在思想上重視數學閱讀;其次,讓學生在數學閱讀中像閱讀文學作品時欣賞文學作品的魅力般地欣賞、感受數學中的各種數學美,如對稱美、和諧美、奇異美等,體驗到數學閱讀的樂趣;再次,讓學生體會到數學閱讀對自己數學水平的提高和知識的掌握所帶來的幫助,感受到數學閱讀的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緊扣概念、質疑問難等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數學閱讀中來,讓學生通過對照閱讀材料來解決問題或發現新問題、新結論,獲得一種閱讀成功的愉悅感,強化學生閱讀動機,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主動性。
例如這道題:已知等差數列的首項[a1=3],公差[d=2],求它的通項公式。
分析,首先已知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是[an=a1+(n-1)d],根據題目條件,知[a1=3],[d=2],故只要將這兩個已知條件帶入通項公式就可以得出等差數列的具體通項公式是[an=3+2(n-10)],題目就輕易的解決了。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基本熟悉了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的求解過程后,再將事先準備好的練習題給學生做,在學生基本完成練習后,將打印出來的習題答案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檢驗結果,總結歸納解題方法。對于一些題目的不同解法或認為答案的解題過程不妥的地方以及看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和學生一起討論。針對學生討論的地方和一些重難點內容以及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部分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和總結。
二、提供豐富的數學閱讀素材進行數學閱讀訓練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本“提供的素材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可見數學教學目標應定位在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上。然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培養學生能夠準確地將數學語言與生活語言相互轉化。因此“,數學閱讀”走進課堂是完全必要的。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切實有效地進行數學閱讀呢?首先就是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有讀閱的時間。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堂上教師一味的講,學生被動的接受的教學模式很難改善,而學生的時間主要有兩部分:課堂、課外。當前課堂全被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所占用,學生很少有機會閱讀;課外時間則全部被大量的試卷、講義、練習所包圍。因此教師要留出時間,可以每周開設一節數學閱讀課,每天抽出20分鐘的時間專門用于數學閱讀,給學生創造閱讀的機會,形成學生閱讀的大環境。另外一點就是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開展多途經閱讀,大力挖掘數學閱讀資源。如收集數學普及讀物、報刊,師生自辦數學小報等,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進行數學閱讀。
三、根據知識層次的難易程度應該有不同的閱讀辦法
舊知識的缺陷往往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障礙,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舊知識的復習與不缺工作,為學生掃除閱讀障礙。數學語言的嚴謹和名詞術語也是學生閱讀的難點,故在這一點上,應該仔細認真耐心的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知識難度大的一些內容,可以采取布置預習提綱、討論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使學生在閱讀課本時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提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
四、重視數學教科書的閱讀
數學教科書是數學課程的具體化,不僅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依據,而且是學生進行學習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材料。它體現了數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在加強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結合現實生產、生活、社會實際,并適當滲透先進的科學思想,既反映了作為科學的數學特點,又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心理順序,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佳材料。目前數學教材中有的安排了一些閱讀材料,內容涉及知識的引申拓寬、知識的應用及數學發展的小故事,一方面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通過對教材的閱讀,讓學生認識到:①一篇教學課文就是一篇規范的說明文,對數學課文進行閱讀時,既要理清文章結構、中心、段落大意,更要理解數學知識并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等;②閱讀不僅僅停留在表面層次,應始終伴隨大腦深入思考。在閱讀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養成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的習慣,及時記下自己的疑問或想法,并隨著閱讀的深入來解決問題,當然,也可能暫時無法解決;③數學閱讀不能僅限于數學概念的內容上,而應該是對包括例題、習題等在內的全方位閱讀,可以提煉出數學思想方法、解題技巧等,而且有的例題或習題本身就是一些優美的結論,是對課文的補充或延續。
此外,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閱讀性強的練習,如:概念、應用題、變量之間的關系題、證明題、看圖創設情境題等,或者選取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題型讓學生練,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讓學生自己按照細讀題目、認真思考、大膽說解的學習步驟進行聯系,練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快速判斷正誤能力,快速解題能力。在精煉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真正得到了培養與提高。
總之,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系統的閱讀理解訓練,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數學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顏廷娟.淺讀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6.
作者簡介
李春娟,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