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華
[摘 要] 多媒體已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輔助工具,教師在課前做好與這節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借助多媒體,讓小學數學“常態課”更具趣味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把數學課程知識和多媒體相互結合起來,善于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輕松,從而實現高效課堂,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飛躍。
[關鍵詞] 小學數學;常態課;多媒體教學;方法策略;注意事項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推進的大背景下,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重要手段,是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工具。教師在課前做好與這節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借助多媒體,讓小學數學“常態課”更具趣味性。多媒體的合理運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效率。多媒體這種富有現代氣息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很多弊端。
一、傳統小學數學“常態課”的現狀與問題
1.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難以理解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如果還是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理解難度大,教學效果不顯著。
2.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
數學本身是一門具有邏輯性、推理性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長此以往,對數學這門學科失去了信心,沒有從數學學習中找到樂趣,數學就顯得單一、枯燥、無味。
3.學生的數學思維受到限制
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關鍵所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獲得比較單一,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夠深,思維不夠開闊,進而影響學生邏輯思維和想象力的培養。
4.教學資源難以共享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好的資源難以共享,對于學生學習的效果也難以檢測和及時評價,制約了數學教學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常態課”實現多媒體教學的有效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數學教學的第一手段,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 在講授《水的容積》這一章節時,通過一個歷史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容積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學有所用,帶著好奇心去學習數學,教學效果顯著。
2.豐富知識表現形式,優化教學過程
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應該是由簡到難、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教師設計問題時應該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易到難。在講授《圓》這一章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地演示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學生一目了然,很自然地得出判斷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通過圓心到直線的距離和半徑比較。學生開始就有了這種感性認識,所以每次接觸這方面的知識點時,大腦中浮現的是PPT中演示的這種關系,從而達到快速解題的目的,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3.精心設計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
教師可以將多媒體和網絡資源結合起來,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和知識誤區也可以通過網絡得到解決,教師可以通過聲音、圖片、文字、小視頻等圖文并茂的方式把知識形象、直觀、生動地呈現出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講授《方程》的相關知識時,通過網上查閱告訴學生其實有關方程的知識早在《九章算術》中可以查找到,并簡單地介紹《九章算術》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有了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介紹一些數學史,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思維得到開拓。
4.巧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已經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善用巧用,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比如在講解數學廣角《雞兔同籠》,也有數形結合方法的運用。這是一節很有趣的課,學生在沒預習的情況下,筆者開始了這節課,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了題目要求,整節課都是建立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當問題“8個頭,26只腳,雞兔各幾只”出現后,學生們的嘗試解決辦法真是五花八門。有的用方程,因為前面剛講完分數應用題,想到方程很自然;有的把所有的情況用列式羅列了出來,實際就是列表法;有的是用推算的辦法。學生的書寫過程有的干脆不規范,但也能把答案得出。
5.利用多媒體優勢,實現資源共享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時代,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教師可以把好的資源進行總結、提煉,供大家分享,也可以通過借鑒其他優秀資源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在講授《圓》的相關知識時,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對于圓的相關知識難以理解,教師查找到微課比賽中有個視頻講解得形象生動,下載后供學生回家復習鞏固,學生對于圓中的重點和難點反復探索,最終達到教學目的,實現資源共享。
三、在小學數學“常態課”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1.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起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每節課都要采用多媒體教學,也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需要多媒體教學,教師需要根據知識內容適當選擇,雖然傳統教學有它的弊端,但是也有它自身的優勢,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在講授《分數的加減法》這一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掌握分數的加減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板書的形式規范計算的格式,然后通過多媒體教學開展計算比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起來,提高課堂效率。
2.在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注重課件的實用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思維能力、知識底蘊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應對課件進行選擇和修改,每個班級的學生個體差異較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設計教學內容,注重課件的實用性。學生在學習《三角形的角平分線》這一知識時,學生動手畫三角形的角平分線時因為有些誤差,有些學生認為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不交于一點,教師這時候利用多媒體精確演示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交于一點,體現多媒體教學的實用性。
3.多媒體教學的時間控制
隨著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多媒體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多媒體教學的便捷和實用性,有些教師整節課都在開展多媒體教學,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多媒體教學的時間。在進行《分數加減法》《奇數和偶數》等教學時,抽象的函數概念較難理解,需要借助多媒體探索數學圖像和性質,設置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在開展《分數和小數的混合運算》等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內容時,以傳統教學為主,多媒體教學為輔,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教師開展多媒體教學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時間應該控制合理,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4.開展多媒體教學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高效課堂是改革的最終目的,素質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應該還給學生,多媒體教學只是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輔助工具。教師在多媒體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通過借助多媒體這個工具,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和環節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實現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非常普及,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才是“常態課”。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要把數學課程知識和多媒體相互結合起來,善于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學得開心,讓教師教得輕松,從而實現高效課堂,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飛躍。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