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桉辰
摘 要 2016年以來,貴州省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已經3個年頭,作為普法宣傳和法治建設重要陣地的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如何進一步結合新媒體的運用提高建設法治校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好校園普法工作,是一個不容回避的時代課題,要加強研究和運用。
關鍵詞 新媒體;校園普法;宣傳教育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1-0166-02
2016年5月27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由此,全省第七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正式啟動。至今為止,這項活動已經開展了3個年頭,全省各級各部門都在積極行動起來,為法治社會的宣傳建設添磚加瓦,貢獻力量。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作為普法宣傳和法治建設的重要陣地,在其中擔當著主力軍作用。貴州省歷來非常重視校園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把法治校園的建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建設和諧穩定校園的重要保障。特別是把禁毒、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法律法規作為常規宣傳教育工作來抓緊落實,全省依法治校成果顯著。而其中,法治講座、資料發放、校園廣播、校報??蛯W校櫥窗、班刊等傳統媒體(宣傳方式)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而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數字觸摸屏、LED顯示屏等新媒體的運用更是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如何進一步結合新媒體的運用提高建設法治校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搞好校園普法工作,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時代課題。筆者認為必須認真探索新形勢下新媒體在校園普法宣傳中廣泛運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建設法治校園,才能為全省第七個五年法制宣傳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下面,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就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1 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
新媒體作為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隨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勢不可擋。我們所接觸的新媒體目前有數字電視、電影、雜志,有數字報紙、廣播,還有手機短信,有如今普及面很廣的微信、微博,還有在各個領域使用的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觸摸媒體等。新媒體的優越性在于它已經打破了媒體與媒體之間的界限,消融了媒體之間,地域、行政之間,甚至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的邊界。具體特點如下。
1.1 具有鮮明的獨特性
相對于報刊、戶外廣告、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形式多樣,表現形式豐富多彩,它的承載體可以集文字、音頻、畫面為一體,做到即時的、無限的內容展現,從而使內容變得更為鮮活更為多變更為豐富。個人可以通過手機、網絡等新媒體定制自己需要的新聞。也就是說,在特定環境下如果滿足了計算機和網絡條件,一個新媒體即可滿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儲和查詢及使用需要。
1.2 具有多樣的選擇性
通過選擇自己喜歡和方便的手機短信、微信、微博、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人人都可以隨時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當“小喇叭”、宣傳員。受眾可以一邊觀看數字電視節目、一邊播放音樂,同時還可以參與娛樂節目投票,還可以收索信息,自由閱讀和傳播信息。這就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發布新聞的局限,通過自主的選擇,激發了受眾主動性和參與性。
1.3 具有強大的時效性
新媒體具備了無時間限制的優越性,隨時可以加工發布。如微信、微博可以用文字、聲音、圖像實時發布消息、新聞,電腦也可以用強大的軟件和網頁實現這個功能,不僅可以實時發布新聞內容,而且還沒有時間限制,隨時可以24小時在線。
2 當前校園普法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
2.1 對新媒體的認識不夠
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多數學校認為學校的任務就是抓成績,沒有從根本上重視研究法治宣傳工作,對新媒體在法治宣傳中的了解和重視度自然不夠。很多校園法治宣傳工作開展往往只停留在組織法制講座、發放資料階段,工作“老三篇”,走過場,流于形式,不愿學習了解,更談不上工作創新。
2.2 對新媒體人才重視不夠
一個專業的新媒體人才不僅包括具有網絡傳輸等專業技術,還需要具有創新的意識和具有創新的勇氣和強烈的服務意識。而當前,由于多數學校對素質教育的重視不夠,對專業宣傳人才的培訓和引進都不夠,安排抓此項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都是身兼數職,事務雜,任務重,沒有精力專注抓此項工作。創新宣傳工作自然無法深入廣泛開展。
2.3 對宣傳方式的運用不多
總的來說,當前校園法治宣傳教育形式單一,完全不能滿足法治校園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形式上還是以利用傳統媒體宣傳為主,如組織講座、發放資料和利用校報???、學校電視臺(少數學校有,如貴陽一中)、校園廣播和櫥窗、班刊進行宣傳,宣傳效應不明顯。宣傳方式的單一已經和信息化迅速發展的社會局勢越來越不匹配。
3 對如何利用新媒體加強校園普法宣傳工作的建議
3.1 加強思想認識
建設法治校園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建設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加強認識,順應時代潮流,在建設法治校園的偉大征程中,把握機遇、肩負責任,進一步推進新媒體的發展,滿足校園普法的信息需求,更好將校園普法規劃落到實處,更好地抓好法治校園建設工作。
3.2 加強人才培養
在新媒體如火如荼發展的今天,作為引領知識學習的教育前線,加強培養能夠適應并勝任校園新媒體工作的管理人員至關重要。一是要重視專業人才的引進,把既懂技術,又能了解學生心態的專業人才通過招考等方式引進,專門用于抓法治宣傳工作。二是要加強宣傳管理人員的培訓學習。采取招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大管理人員的外出培訓學習。通過到傳媒高校或者新媒體運用走在前列的先進單位培訓學習,更新理念,補充多學科相關知識,提高服務意識和編輯能力,靈活運用多種技能,重視實踐,加強能力的訓練,培養新時代的專業復合型人才。
3.3 加強新媒體的廣泛運用
充分運用各類新媒體的特點,充分發揮其各自優勢,創新宣傳形式,做到校園普法宣傳最大化、做到宣傳無死角,宣傳全覆蓋。
3.3.1 積極利用新媒體宣傳法規知識
一是積極推動新媒體普法平臺的運用,擴大新媒體普法的覆蓋面。針對不同學生群體受教特點,廣泛探索新媒體的運用,比如面對大學生群體,就可以充分利用數字電視、電影、雜志、報紙、廣播,手機短信、微信、微博,移動電視、觸摸媒體、網絡、桌面視窗等新媒體廣泛宣傳普法知識;如面對在校中學生,結合其學校環境、教育要求受限特點,可以在課余時間,在學生食堂、生活區域,在特定時間運用LED顯示屏及相關觸摸媒體等新媒體宣傳普法工作。如利用LED電子顯示屏播放關于全省禁毒、食品衛生、交通安全、教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方面法律知識的案例、故事,以生動形象的宣傳形式讓學生受到普法教育;再如把全省交通安全警示典型案件制作成內容直觀、沖擊力強的微信發布,傳播性強,學生也易于受教。還可以利用觸摸屏,用貼切、顯著、易于接受的文字、圖片、視頻廣泛宣傳普法好聲音,好內容,推送法律小故事,打開之后有動畫,有音樂,有故事,學生可以在課間或者放學后瀏覽。既放松了心身,又達到了受教目的。二是積極引導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體,使其成為法治校園建設的積極運用者和引導者。其中特別注重運用網絡、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同時加強校園普法微信微博、QQ群等平臺建設,通過校園普法論壇、博客、微信、微博以及視頻網站等自媒體平臺的推送,開展法律宣傳,有獎考試、競答等,擴大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體接受普法教育的受眾面,在校園普法宣傳中起到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
3.3.2 積極尋求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方法
當前,考慮到傳統媒體仍舊在發揮著積極的宣傳作用,而新媒體的發展又勢頭強勁,所以要充分發揮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作用,更好地服務校園普法宣傳工作。一是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在普法宣傳中的重要陣地作用,充分運用校報???、廣播、出板報、法律咨詢、法治講座等多形式開展普法宣傳。二是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內容、展示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融合運用。相同的內容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中多形式共享,整合運用,如現今許多學校實現校報??葌鹘y媒體內容走向網絡平臺等新媒體,方便學生多形式接受普法教育,積極做到宣傳內容全覆蓋,宣傳地帶無死角。三是創新普法宣傳內容,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力求在內容上豐富多元化,同時在內容的表現上加強創新,不斷增強普法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更好地優化信息服務,以內容優勢和服務質量贏得宣傳上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鐘麗.建設法治校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人民論壇,2018(14).
[2]許飛,王艷.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發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6):376.
[3]陳宇暉.新媒體環境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3(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