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鳳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從業崗位是幼兒教師。這就給兒童繪本創作課程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實施設定了基調,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總結出適應性、實踐性、整合性三大原則。首先闡述兒童繪本的創作與學習,要與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幼教特色相適應。其次提出教學內容一定要具有實踐性,選擇適合教學對象和適合幼教特點的繪本,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最后通過繪本的兼容性廣的特點,闡明整合性原則在教學與創作實踐中運用的必要性。
關鍵詞:學前教育;兒童繪本創作課程;實施原則
[本論文屬于漢中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院級教研與科研項目“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兒童繪本創作與應用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HZYKYYB201717。]
兒童繪本創作課程的設立目的,不只是教會學生創作出繪本作品,而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新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創作情境中學會創作,通過兒童繪本創作的學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什么樣原則來實施教學,才能達到這一教學效果呢?筆者在學前教育專業領域通過教學實踐與探索,總結出以下三大原則:
一、適應性原則
兒童繪本的創作與學習,要與學生認知與發展相適應,要結合學生實際的接受能力及表現能力,并要結合幼教專業需要,與幼兒教育發展環境相適應,還要與教師的專業能力相適應,才能創作出具有幼兒特色并適合幼兒教育需要的繪本。
高職學生的造型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起點較低,但是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領悟力高。在教學中就要緊緊抓住學習興趣這一要點,讓學生愛上看繪本,喜歡讀故事,讓學生把閱讀繪本的興趣轉移到繪本學習與創作中來。這就是對教師的考驗,需要教師在前期的鋪墊中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掌控教學節奏。
具體的做法可以是:針對教師,先進行繪本創作理論學習,制定可行的課程設計方案。教師自己要適應繪本這一創作形式,并與自己的專業融為一體,探索適合學前教育學生的教學方式。可以成立“繪本教學團隊”,制定團隊教學計劃與方案。團隊成員為有一定經驗的美術、手工、語言、心理、科學等課程的老師,統一商量好本學期的有關繪本的教學安排,教學時間與內容要前后銜接好,作業布置要與繪本教學相關,又不要重復與拖沓。如果條件不具備,也可以自己進行繪本課程講授,以個人的方式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與方案。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校外學習結合,借助多媒體課件、移動教學APP或網上資源,由學生與教師自主進行一種雙向交互式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在交互式學習中了解繪本的相關知識,在思想上建立繪本學習的立體認識,從而掌握繪本學習方法,轉變學習觀念。
針對學生,要先進行美術創意造型訓練,有一定造型基礎后,再進行繪本的閱讀與欣賞教學,使學生對繪本有一定認識后,再進行繪本臨摹學習,掌握一定技法后,再轉入繪本仿編學習,最后進行繪本創編學習。這樣,一步一步推動繪本的學習,使學生逐步建立繪本學習的信心。同時注意給學生制定學習計劃與學習任務,以“學習單”帶動學習,循序漸進地推動任務的完成。
再有,教師制定繪本創作學習方案,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忌盲目推進,切忌求大求全。比如:版畫教學本身專業性就較強,操作有一定難度,一定要在學生掌握有一定版畫拓印技法的基礎上,再學習版畫繪本制作。在制作時,不必過于追求裝幀的精美、拓印的整齊與規范,對紙張的大小要求也可以放寬限制,可以小張拓印嘗試,對油墨材料有一定了解后,再借鑒技法練習開展繪本創作。具體創作中也可以借鑒幼兒園成功開展拓印畫教學案例,學習新穎的表現手法,引入自己的繪本創作學習。否則,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技法選擇,學生沒有技法鋪墊會感到難度太大,無從下手,喪失學習興趣。
二、實踐性原則
兒童繪本創作課程的教學內容一定要具有實踐性,讓學生明確繪本學習相關的步驟與程序。
首先讓學生欣賞優秀繪本作品,從創作的角度分析繪本的內容、特點、外觀、形式、技法,并深入探討優秀繪本的創作思路與技法運用,臨摹并學習優秀繪本作品。以前是以一般讀者的角度看繪本,現在要調整看繪本的角度,從專業設計者的角度剖析繪本,研究繪本創作者的創意與用心,從封面、封底、內容頁直到裝訂、裝幀等,都要細細剖析,才能對繪本有一個宏觀、概括的認識,這是一個前期鋪墊的過程,但非常重要,如果教師不重視這一時期的引導,學生沒有一個思維的牽引,學生就不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遇到創作瓶頸不會自己比較、查找、分析原因。
教師在選擇繪本時要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借鑒性,要根據繪本的自身特點進行分類,并進行繪本資源的篩選。 選擇適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繪本,并有利于后期仿編或續編的繪本。經過細致、科學地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繪本進行分析、解讀,選擇適合教學對象和適合幼教特點的繪本,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
其次,要求學生制定繪本學習計劃。
繪本創作學習的過程,時間是較長的,相對一張畫的創作,整本書的創作就是一個大工程了。繪本創作從“構思—設計—制作—完成”,這個過程涉及了許多知識與技能,學生必然會出現許多問題。尤其在遇到困難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不知所措,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避免學習倦怠。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進度表無疑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最后,兒童繪本創作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繪本六個課題模塊(故事腳本編撰、角色造型設計、分鏡草圖、圖文編輯、繪本外觀形式及制作方法、鑒賞評價繪本)的實踐練習,才能鍛煉語文寫作能力、繪畫造型能力、整體構思能力、畫面組織能力、手工制作能力以及后期的繪本劇表演能力,從而掌握綜合技能培養職業能力。
三、整合性原則
兒童繪本創作課程:是以繪本為載體,以繪畫、手工制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目的是以制作一本圖畫書的方式培養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它集閱讀、欣賞、繪畫、手工制作、游戲、故事分享、繪本劇表演為一體,根據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按照課程標準和課程計劃,以單元主題式建構并實施的繪本創作教學活動。由以上概念,可以看出,兒童繪本創作是一個交叉性很強的課程,需要整合性原則。
首先,兒童繪本創作以美術學科為起點,卻不僅僅局限于美術學科,它需要多方面的學術支持,它以繪畫為手段,在內容上可以和各門課程進行整合。例如,在繪本創作中可以把剪紙、拓印、泥工等元素運用其中,在“幼兒玩教具制作”與“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中,可以把繪本與玩偶制作、繪本與舞臺劇背景制作等內容結合起來,學以致用;在“幼兒口語”與“幼兒文學”課程中加入兒童繪本故事創編與演講;在“音樂”與“幼兒舞蹈創編”類課程中加入繪本劇舞臺表演;在“幼兒心理學”課程中加入繪本與心理干預等,充分發揮繪本創作課程的應用與實踐功能,體現教學的整合性原則。
再者,繪本創作學習,是一個整體的系列的教學過程,包括:“繪本教學團隊”的建立、組織、運作;教師對“繪本資源庫”的建立、篩選、完善;學生對繪本的內容、繪畫風格、創作形式的整合學習過程;教師與學生對學習形式的不斷嘗試探討總結與整合,綜合材料的嘗試學習運用;繪本創作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建立。在這個過程中,“繪本”可以是任何課程的“牽引”和“紐帶”。需要教師整合教育思想,把握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有序、交互進行;需要學生有整體意識,要能把握學習方向,積極參考借鑒和運用各個學科的知識技能,為我所用,服務于繪本創作學習。
繪本的兼容性很廣,能很好地融合到各個學科中,把枯燥的知識轉化為優美的圖畫。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優勢,積極開展對應性的教學安排。如兒童科學課與繪本內容的融合,可以把繪本做成寓教于樂的科普知識繪本;心理學課程與繪本的融合,可以把繪本做成情感類繪本;語言課與繪本的融合,不僅體現在文字編排上,還可以是兒歌、童謠的繪本故事腳本創作等等。兒童繪本創作課程需要多門課程整體協同“作戰”,這就凸顯出整合性原則在教學與創作實踐中運用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根據學前教育的特點,兒童繪本創作課程只有依據適應性、實踐性和整合性三大原則,才能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發揮出繪本創作教學的特有優勢,通過啟發、交流再到學習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學生在自主體驗中學習到的知識比灌輸式的學習要深刻得多,有用得多。在新的教學理念作用下,逐步擺脫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束縛。這就使兒童繪本創作課程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實施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劉夢.模式與實施:繪本融入小學美術課程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2]尤敏紅.兒童繪本創作課程開發:理念、目標與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169-170.
作者單位: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