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 王笑舒
【摘 要】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課堂上學生專注于手機而不聽課的現象日益嚴重,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不斷下降,教學效果堪憂。國內很多高校都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本文以渤海大學轉動課堂模式為例,在對教學環節分解以及關鍵指標設置的基礎上,制定了全方位的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策略體系。這一體系將教師教學策略改進與學生成績獲取融為一體,從而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共同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
【關鍵詞】轉動課堂;課堂參與;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7-007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035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playing mobile phones and not listening to teacher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university classrooms.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class is declining 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getting worse Many universities have taken some reform measures in an attempt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takes Bohai Universitys rotating classroom model as an example, formulates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system to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key index setting. This system integ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can improv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from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Rotating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in class; Improvement strategy
0 引言
近年來,通信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作為通信終端的手機其功能也不斷擴展。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在享受手機便利功能的同時,也深受其害,形成了嚴重的手機依賴癥。在高校課堂上,學生們堂用手機看視頻、玩游戲、聊微信、看新聞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內很多高校都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部分高校建立無手機課堂,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將手機交到講臺上,或放置到指定的手機袋中;部分高校要求學生禁止將手機帶入課堂;部分高校嘗試將“手機進課堂”轉變為“課堂進手機”,大力推進微課建設,或倡導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手機完成指定任務。這些措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些措施不夠人性化,效果也不夠理想。因此,有必要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從全過程的角度進一步探索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策略。
1 渤海大學轉動課堂的內涵和教學特點
渤海大學從2013年開始實施轉動課堂,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進行全面改革。轉動課堂的“轉”是指課堂教學從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變為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創新和動手能力為中心,教學方法從傳統的灌輸式轉變為啟發探究式;“動”是指通過精心設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提高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
轉動課堂包括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第一課堂是由任課教師負責的課程教學,第二課堂主要是由本科生導師以及相關部門等對學生的發展規劃進行。第一課堂分為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課內教學包括精講和互動,課外教學包括答疑和課外輔導。轉動課堂提高了課程安排的自由度,通過課前預習、教師精講、課堂互動、課后作業和輔導等一系列環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有效性。
但是,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參與積極性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學生在互動環節參與性較強而講授環節參與性較弱;二是,課內環節參與性較強而答疑輔導環節參與性較弱;三是,只有一些同學表現積極而另一些同學表現不夠積極;四是,部分同學課堂上玩手機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五是,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結合不夠緊密。
2 《標準化管理》課程概況及其改革思路
本文以《標準化管理》課程為例進行改革探索,《標準化管理》是工商管理專業的核心課,共51學時,其中課內講授30學時,集中答疑12學時,課外輔導9學時。主要講授標準化基本概念、標準種類和標準體系、標準化的過程和原理、技術標準與管理標準、標準化與質量管理、標準化與企業認證、標準化與國際貿易、標準化與知識產權等內容。
該課程的改革思路是在對教學環節分解以及關鍵指標設置的基礎上,形成全方位的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策略體系,為學生課堂參與提供更多機會,全面提升課程的吸引力。對各環節學生參與的表現給予獎勵性的量化得分,鼓勵學生實時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注意力。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提高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
3 課程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策略體系
2015年《標準化管理》教學團隊對各環節和指標設計了基本的提升策略。在2016年至2017年的教學實踐中,教學團隊將這些策略進行了反復實驗,觀察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的感受,并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對這些策略進行修訂完善,目前得出了一套比較系統的全過程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策略體系。
《標準化管理》教學團隊將每次課內講授劃分為“復習、引入、講授、互動、總結”五個環節(各環節在兩學時中的平均時長分別約為5分鐘、2分鐘、50分鐘、40分鐘和3分鐘),同時設置“作業質量”、“合理使用手機情況”和“出勤情況”三項關鍵指標。在集中答疑環節設置“參與程度”和“問題質量”兩個指標。在課外輔導環節設置“創新訓練”和“自主學習”兩個指標。此外,任課教師也參與第二課堂的育人工作。在每一個具體的環節或指標上都有具體的要求和操作方法,例如講授環節要求教師綜合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多種方式,并增加幽默感,同時也對積極響應的同學給予過程化考核的加分。
在成績獲取上,教學團隊將課堂參與積極性與成績結構進行對接。《標準化管理》為考試課,滿分100分,其中平時成績45分(包括出勤20分和作業質量20分),過程化考核25分(包括課堂表現和答疑表現),期末考試折合30分。其中,過程化考核可以從多個途徑獲得分數,獲得加分的學生可以利用課間時間自主在記分冊上登記,超過25分的部分,還可以彌補平時成績,平時成績累計到45分為止。
4 本策略體系的實施效果和創新之處
從教學過程上看,由于教師授課吸引力增強,以及學生課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務增多,學生很難在課堂上連貫地使用手機,娛樂性大大降低,因此學生課堂上專注手機的現象得到了有效改善。從教學結果上看,學生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均比往年有所提升,其中平時成績上升較多。從教學評價上看,根據學校教務系統的師生互評結果,教師對課堂參與的評分有所提升,學生對教師的總體授課效果評分也有一定提升。
本策略體系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提出了提升參與度的策略體系。目前,在轉動課堂模式下,學生在課內的互動環節表現積極,但在講授環節、答疑環節和課外輔導環節表現都不夠積極。本項目對教學環節進行了詳細劃分,設置了一系列指標,并逐一提出了提升參與積極性的策略,體現了全方位的思想。
其次,鼓勵了學生全程參與。本項目采用混合策略,多管齊下,使學生盡可能與教師的思路保持一致,在復習、引入、講授、互動和總結等各環節都提高專注程度。另外,也鼓勵學生向西方高校學習,在教師講授過程中也可以隨時打斷,交流溝通。體現了全過程的思想。
第三,鼓勵了學生全員參與。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表現積極,大部分同學不愿意主動參與。本項目提倡輪流展示自我,而且不積極參與會影響成績,因此本項目有助于促使大多數同學都提高參與積極性,體現了全員的思想。
【參考文獻】
[1]楊寒,楊延東.淺談高校教師“轉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激勵機制[J].教育現代化,2018(6).
[2]王樂,王笑舒,李慶滿.轉動課堂中視頻資源的有效利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23).
[3]徐小兵.課堂心理氣氛與激發學生積極性[J].中國教育學刊,2008(9).
[4]盧莉麗.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理論與方法[J].教育與職業,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