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新課改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因此,通過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1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①鞏固學生學到的書本知識,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語文知識時,缺乏一定的概念性,學生在學習完語文知識后,教師經常會讓學生通過背誦的方式鞏固知識,而這種方式缺乏相應的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通過閱讀能力培養,可以讓學生更加主動的理解學到的知識,促進了學生知識鞏固。②提升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十分重要的部分,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讓學生對教材中的文章結構、詞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詞匯、語文素養,這也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2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教師教學方法不當
新課改下,為滿足教學目標要求,大部分教師改進了教學方法,但卻體現于形式,改進的教學方法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閱讀及討論,此過程教師容易犯兩種錯誤,一是,課堂紀律要求太嚴格,使得課堂的學習氛圍不夠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二是,組織活動過于寬松,對學生的具體的學習方法缺乏有效指導。
2.2學生缺乏課外閱讀的拓展
新課改下,要求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量至少40萬字。經調查了解,僅有小部分學生每天有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且只局限于書本知識,對課外書籍的拓展非常少。同時,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相比于書本,手機、電視、游戲機等電子設備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大部分學生將課余時間都消耗在看電視、玩手機及游戲機上,使得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相對減少。
2.3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比如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修辭手法的運用等,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在短時間內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的培養,同時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4教師忽略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學生是教師教學的中心,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占主導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一篇文章內容進行反復分析,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較少,忽略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一觀念。長期以往,學生會認為閱讀文章枯燥無味,對閱讀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閱讀教學的開展。
3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3.1構建良好閱讀氛圍
構建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讓學生更加快速、高效的進入到課堂上,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語文學習上,這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有極大幫助。對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積極閱讀的重要動力,只有當學生對閱讀內容感興趣以后,才可以更好的聽從教師安排進行高效率閱讀。因此,在實際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自主、和諧的閱讀情境,使得學生可以在情境中感悟閱讀材料中的情感,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被應用在教學領域中,特別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徹底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聲音,從而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制作與閱讀材料相關的圖片、試聽資料,通過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3.2課外拓展閱讀
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必要的拓展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針對小學生年齡小、對課外閱讀興趣不濃的問題,教師可以專門挑選某一時間,針對某一主題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集體閱讀。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也可以組織相應的活動,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把自己在閱讀中收獲的內容分享給其他同學。經過實際教學筆者發現,如果教師能夠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課本內容,再進行拓展閱讀活動,學生的閱讀效率會更高,他們對于這一部分閱讀材料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當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到達一定的程度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但是,在組織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時,教師不能只追求量的提高,也要注重提升學生閱讀的質。
3.3提升學生閱讀自信心
由于小學生處于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使得其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性,特別是在閱讀時,面對很多生詞、生字學生會感覺不知所措,過于依賴教師,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經意間對學生進行批評,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對閱讀產生負面心理,這對于學生后續學習會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實際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多鼓勵、多支持,讓學生更加積極的進行閱讀。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日月潭》的相關知識時,面對湖、繞、圍、勝、島等生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拼讀,即便是出錯,也沒有關系,要鼓勵學生敢于說出來,同時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各組學生進行集體朗讀,從而提升學生閱讀信心。
3.4掌握必要的閱讀方法
對小學生來說,具備良好的閱讀興趣后,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這樣才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閱讀效率。但是對小學生來說,受其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的影響,在閱讀中還存在諸多困境,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使得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文知識。在實際中,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時有很多方法,如在課堂上開展相應的課文討論、角色扮演等,鼓勵學生合作探究、自由想象,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行引導,對學生的大膽想法進行鼓勵、支持,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畫家和牧童》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各組學生分別扮演戴嵩、商人、教書先生、牧童等角色,根據教材內容,讓各組進行角色對話,使得學生在對話練習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
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體制下,語文教學作為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對語文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仍存在教學方法不當、忽略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等不足,并且學生也缺乏閱讀興趣、缺乏課外閱讀拓展等問題。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有效的、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綜上所述,以上內容就是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策略的論述。
參考文獻
[1]王丹丹.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2):14.
[2]楊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2):24.
[3]吉彥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1):24.
[4]張永峰.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10):188.
[5]王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58.
(作者單位: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列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