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保證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要途徑,高校教師是高等教育的主導要素,無論是什么課程的教師都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明顯的或者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本人的思想認知、綜合素質和知識結構都會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產生重要的引導、示范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國家上層建筑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國家政治穩定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高校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輸入和輸出的重要陣地。而長期以來,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輸出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那么作為輸入方的高校和教師是否做到了育人先育己呢?本文探討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輸入問題,即在新時代,對高校青年教師這一高校教育的主力軍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在的本質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線,在高校的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個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在這個國家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進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就是為本國的政治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這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階級性,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并且決定了我國高校的辦學方向,高等學校是為社會主義的中國培養人才,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要求高校的教師普遍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高校教師必須明確身份,牢記使命,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進而對大學生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素養形成正面引導。
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培養人才重要基地,高校畢業的學生不僅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明確的政治立場,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高校培養的學生具備優秀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但是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低下,那么他給社會帶來的就是負面作用。如何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是擺在每個高校,每名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我們說高校的教育是多角度、多層次的,但是高校教師在人才培養中擔任著首要角色,教師是一線的工作者,能和學生直接接觸,而且學生對一線的教師也是非常尊重和信任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是首要的,在新時代,老師在教授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外,更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具備更好的政治和思想道德素質。常言道:“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德才兼備”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一貫要求。在新時代選用人才不僅堅持“德才兼備”,還特別強調“以德為先”。
這里我們還要強調一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思政老師、輔導員、班主任的職責,也是每一位任課老師的職責,現在個別老師講課時偏離政治立場的做法對學生影響是非常消極的,甚至個別任課老師認為自己也不是思想政治老師,自己的政治立場和不當言論對學生沒有影響,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哪些人,哪一個群體的職責,廣義上講我們每一名中國公民都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時自己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對他人的一個影響和教育。
(二)基于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思想政治素質在不同的語境有其廣義和狹義的理解不同,廣義上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指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狀況,我們一般也說是人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狹義的思想政治素質指國家公民的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態度,核心內容是對黨的指導思想和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方針、政策的認知、認同和內化程度以及是否行之以忠。
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會認為是高校思想政治老師、班主任、輔導員的責任和義務,似乎跟其他任課老師或者部門的教育工作者沒有關系,其他老師以講好專業課做好業務工作為己任,這種思想是亟待更正的,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輸出的重要陣地,高校學生又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轉變的重要時期,單純的依靠相關部門的教育教學力量顯然是不夠的,而且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更多時候是通過隱性的潛移默化的形式內化并表現出來的,顯然相關部門和老師的教育和教學在時間和時效上也是有限的。盡管近些年,不少專家學者提出“大思政”的概念,高校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仍然表現出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1、高校青年教師整體政治立場堅定,但是學習意識和政治敏銳度有待提高。
高校教師擔任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高校教師的政治立場是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因素,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整體表現出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明確,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堅定立場,國家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強烈,擁護黨中央的領導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但是基于教師的教書育人的身份和社會責任,需要教師不僅要自己有很強的政治素養,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據調查,當前部分青年教師因為主觀上的閱歷較淺、學習意識不夠,客觀上由于網絡大環境復雜性的影響等原因導致他們對一些社會事件,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事件的看法和言論還有失偏頗,由此可能不能客觀、理性的看待社會事件。有時容易受利益和歪曲言論的影響,因此說他們的政治敏銳度還有待提高。
當前高校教師的政治學習主要還是集中在工作單位,一般是學?;蛘呦嚓P單位組織的思想理論的學習和活動,而且一般還是教師黨員學習更多一些,非教師黨員則理論學習時間相對更少,青年教師由于年齡、知識結構等因素,自主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時間則更短。如果缺乏相關理論學習,心里也就缺乏判斷是非的標準,那么在看待社會事件等方面難免有失偏頗。
2、高校教師整體道德素質高尚,但是在信息化時代網絡大背景下思想動態有待進一步穩定。高校教師整體道德素質高尚,師德師風狀況良好,整體上能給學生起到正能量的積極引導和教育作用,同時也能以身作則的給周圍的人和整個社會起到積極的影響。因為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傳達給學生的思想道德內容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所以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是要高于其他職業的。在當今網絡大環境下,人們的思想深受互聯網的影響,人們的思想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呈現出新的特點和新的發展趨勢,當前高校青年教師80后居于主體地位,他們也無一例外的受網絡思想的影響。
二、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實效性的路徑
所謂“實效性”,是指事物經過一定的活動過程以后,所產生的客觀結果與預期的目標相比較,它所達到的真實有效的程度或狀態。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時、因事、因勢而不斷更新發展。
(一)提高認識和政策保障
長期以來,我們更注重的是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在這方面需要“借鑒”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政策等經驗,逐漸形成一套系統的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機制。
從學術研究上講,根據中國知網的檢索結果,從1978年以來,有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文多達幾萬篇,相關著作多達幾百部,每年關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題也有一批,但是與之相比,有關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研究卻很少。
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列問題主要是思想認識不到位造成的,無論是高校、還是教師自己都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的情況。高校要在認識上重視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某種程度上講,高校把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也是給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了一層保障。青年教師也要提高認識,認識到自己是一名高校教師,是在為誰培養人才,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
(二)緊抓落實
高校要在認識到位的基礎上狠抓落實,制定相關政策之后要嚴格落實,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負責思想政治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和各基層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在抓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更要抓好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從人員配備、經費使用和其他硬件、軟件設施上都要適當投入,使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能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同時也能和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匹配。
同時也要注意高校青年教師又是不同于大學生的群體,青年教師已經步入社會,面臨科研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這也是催生高校青年教師思想問題的主要來源,所以解決好實際問題及時了解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狀況和遇到的實際問題,盡可能的解決問題,注重人文關系和心理疏導,相對減少青年教師的負面情緒和工作、生活壓力,采取有效措施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奮斗,進而提升青年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創新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根據受眾群體不同也要在傳統的方式方法上有所創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加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徑,必須堅持并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育青年教師的頭腦?,F在高校青年教師是80后、90后,都是在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在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方面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發揮微信、微博、互聯網、網絡視頻教學等新媒體的優勢,線上和線下形成合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結合起來,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育。
總之,高校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使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真正能為國家培育出一批能堅守國家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能夠做好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載《人民日報》,2016 年12 月9 日。
[2]黃艷.《五大理念推動高校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引領作用》[J].《科教文匯》,2017年25期
[3]金永興、董金明、張 峰.高校教師政治素質的內涵與提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 2017.09
[4] 何桂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內涵及影響因素[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年8期
[5]《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 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務 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華網,2018年5月2日
作者簡介
張倩,女,(1985年10月——);職稱: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黨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