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湘西州是全國脫貧發展的聚焦點和武陵山開放開發的熱土,在旅游呈現“井噴”發展的同時,民族文化在旅游翻譯中還有缺失,需要通過全域旅游弘揚民族文化,展示神秘湘西,傳遞中國聲音。
關鍵詞: 民族文化 全域旅游 英語翻譯
湘西州決戰決勝攻堅脫貧、全力沖刺全面小康,打造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的總愿景已經描繪,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湘西旅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為湘西州成為世界性的旅游勝地提供了先決條件。伴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境外游客的增多,旅游翻譯開始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作為翻譯的一個分支,旅游英語翻譯特別是民族文化的推介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提供了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機會,同時成為外國游客了解湘西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一、湘西民族文化現狀
古往今來,勤勞淳樸的湘西各族人民在這塊富饒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縱情歡歌,翩然起舞,在勞動中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湘西多彩的民族文化,如祭祖儀式類的土家族舍巴日、毛古斯、梯瑪跳神,苗族椎牛、椎豬、接龍跳香等;民族舞蹈類的苗族鼓舞,土家族擺手舞等;民族音樂類的苗族情歌,土家族哭嫁歌、打溜子、咚咚奎等;民間工藝類的土家織錦、“踏虎”鑿花、苗家扎染及民族習史詩、稀有劇種、民間文學等共八大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代代傳承,浩如煙海,燦若繁星,盡情展示著湘西多姿多彩的文化,述說著悠久燦爛的文明。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經濟的沖擊,使古老多姿的湘西民族民間文化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同時充滿了挑戰和憂慮。財政貧困而導致保護機制的脆弱,民間傳統文化生存環境形勢嚴峻;一些優秀的傳統技能和民間藝術后繼乏人;依靠口頭和行為傳承的各種技藝、習俗等文化遺產在逐步消亡。許多我們曾經朝夕相處、司空見慣的東西,悄然隨風而逝。
二、民族文化在全域旅游英語翻譯中的缺失
旅游翻譯是一種特殊的跨語言和跨文化交際活動,既是直接反映旅游接待質量的窗口,又是進行文化交流、傳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作為文化交際活動中的一種重要的語言文化現象,文化缺失常常出現在旅游翻譯中,這種現象會直接造成讀者的理解障礙,也會影響翻譯的最終效果。
1.翻譯不全造成的文化缺失。湘西州堅持把生態文化旅游業作為湘西發展的最大門路。生態文化旅游業已經成為富民強州的主導產業,自身優勢主要有:國內知名旅游目的地——鳳凰;世界文化頂級桂冠——老司城;世界奇觀旅游名片——矮寨大橋;民族生態文化資源——浦市、芙蓉鎮、茶峒、里耶“湘西四大名鎮”;探索了旅游扶貧好路子——鄉村游帶動貧困群眾脫貧;構建了一個“快捷旅游”交通網絡——以高速公路、高鐵、機場為主的大通道建設。隨著全域旅游的發展,湘西州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現已成為世界旅游勝地。可是,在旅游英語翻譯本來就不健全不完善的情況下,一些民族文化內容沒有寫進旅游英語資料里,或者翻譯不夠全面,翻譯有遺漏,翻譯滯后。比如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永順老司城遺址在旅游資料翻譯中就不全面,在翻譯中沒有完整地體現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沒有完整反映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這就造成湘西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文化不能很好地向外國游人展示,達不到最佳宣傳效果,以致影響湘西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翻譯方法造成的文化缺失。翻譯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為了達到不同的翻譯效果,一般都會針對實際情況相應地采用不同的翻譯手段。但如同把水果榨成果汁,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維生素流失一樣,翻譯方法也會不同程度地造成翻譯文本的文化缺失。湘西州的風景點很多,但是很多景點的譯名不是很統一。例如,沱江,有的譯作Tuojiang River,也有譯成Tuo River,還有的就直接翻譯成Tuo Jiang;南方長城,有的譯成the South Great Wall,有的譯成the Great Wall of the South;猛洞河,有的翻譯成Meng Dong He, 有的翻譯成Mengdong River;對于湘西景區一無所知的外國人,看到這些翻譯資料,必然會產生困惑,甚至會懷疑這些不同的翻譯是否所指同一個地方。景點名稱的翻譯,即便是沒有作出統一的規定,但筆者認為,旅游景點名稱屬于單名最好照顧韻節和外國人的習慣讀法,把“湖”、“山”、“園”等也同音譯出。如the Tuojiang River(沱江),人民畫報英語版就采用這種譯法,把漓江譯為Lijiang River,同理,猛洞河也應該譯成Mengdonghe River。里耶古城(秦簡)博物館譯為The Ancient Town Liye(Qinjian)Museum;且譯名最好在一個地區是統一的,以避免誤解。這樣就不會丟失其本身的文化內涵。
3.詞匯含義不對等造成的文化缺失。現代英語是從古英語演變而來的,側重形合,漢語起源于象形文字,注重意合。除了兩種語言本身的詞匯差別之外,歷史、地理和文化所形成的特有詞匯很難在兩種語言中形成對等,這個現象成了導致文化缺失的一個直接因素。湘西的神秘,在于它有很厚重的歷史文化,湘西的奇特,在于它有很多“第一”,因此在介紹湘西旅游景點時,我們常常會見到“天下第一”的說法,如“天下第一漂”、“天下第一石橋”還有“天下第一絕”,等等。這一類名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對于世界的認識和當地人們對于風景地的自豪感。外國人不易理解,這是因為公元前到唐、宋期間,一直把“天下”視為“國”。因此,“天下”不一定就是the world,而應看作China或更有趣味和富有歷史感。如在湘西龍山一旅游區——惹巴拉旅游景區,有人就將“田園風光帶”直譯為“Rural Scenery With”(應為Pastoral Scenic Band)。比如湘西的蠟染、刺繡堪稱“世界一絕”很多人會將其翻譯成為“the No One wonder of the world”這里用“of the world”有些夸大,改為“in China”可能會貼切些。“天下第一石橋”應譯為“the No One Stone Bridge in China”,“天下第一漂”可譯為“The first floating in China”。如果不注重這些就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文化缺失。
4.人才短缺造成的文化缺失。湘西州旅游業發展與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不相匹配,旅游英語翻譯人才短缺在湘西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從湘西州考取大學回來創業就業人很少,經過職業培訓的旅游英語翻譯人更少,現有的英語翻譯人員大都是半路出家,或者是請外面專業人員幫助翻譯,由于缺乏專業培訓,缺乏對湘西州的深入了解,缺少對湘西州的民族感情,翻譯出的資料要么不規范,要么斷章取義,要么體現不出原汁原味,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沒有很好地表達出來。這是民族文化在旅游英語翻譯中的短板。
三、民族文化在全域旅游翻譯發展中的運用
民族文化是湘西的根和魂,更是湘西的標識。發展全域旅游的內涵就是把特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宣傳營銷,促進旅游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實現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全域旅游就是對外開放,民族文化極為寶貴,英語翻譯必須跟上。
1.在精準扶貧上發展全域旅游。精準扶貧是湘西州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推動生態文化旅游業轉型升級,把湘西州作為一個全域旅游的公園規劃和建設,就是以鳳凰為龍頭,突出鳳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鎮、矮寨大橋四大旅游黃金板塊,加快旅游精品景區和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土家探源”和“神秘苗鄉”兩條生態文化村鎮游精品線開發,努力構建全州1小時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切實把湘西州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和旅游目的地。預計到2020年,湘西州接待游客將突破8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可達500億元,年均增長達15%以上。通過這一舉措,可以吸納社會就業50萬人左右,帶動10萬貧困人口脫貧。湘西州發展全域旅游,最關鍵的是把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好、挖掘開發好、宣傳推介好,民族文化為旅游英語翻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在頂層謀劃上突出全域旅游。建設國內外知名生態文化公園是湘西州新時代發展的總戰略、總愿景。要注重學習借鑒外地的成功經驗,在景區、業態、設施建設上整體布局,避免千域一面、千景一格、千點一味,擦亮“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形成現代全域旅游大格局。一是用活四塊金字招牌,打造核心吸引力強的鳳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鎮、矮寨大橋四大旅游黃金板塊。二是以沅水、酉水兩條風光帶為依托,串聯高山峽谷、烽火苗疆、土司遺產、酉水畫廊、土家源流、沅水民俗6大村寨集群,重點建設60個特色民俗村寨,推進300個傳統村落保護協調整治,培育“土家探源”、“神秘苗鄉”兩條生態文化村鎮游精品線路。三是精準縣域旅游特色定位。吉首市建設武陵山區旅游中心城市,永順縣打造土司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古丈縣建立茶文化森林康養基地,瀘溪縣宣傳“沅水畫廊、浦市古韻”旅游名片,龍山縣打造秦文化研學展示基地和土家民俗風情園,花垣縣打造“蚩尤故里、世界邊城”旅游目的地,保靖縣打造“苗祖圣山、酉水明珠”旅游勝地。越是全球化,越應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個性,湘西州好的文化品牌需要通過旅游這一方式擴大宣傳,英語翻譯顯得尤為重要,不可落下。
3.在品牌打造上注重文旅融合。一是注重保護傳承。高水準編制和修訂湘西州古城、古鎮、古村落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加大對全州內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重點文物的保護力度,實現歷史文化的整體延續與發展。二是注重挖掘開發。把文化融入旅游項目開發、旅游活動策劃、旅游景區建設中,創作一批彰顯湘西特色的文化演藝作品,打造一批富有湘西特色的旅游商品,實現神秘湘西的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游客情感完美結合。三是注重宣傳推介。增強文化自信,切實發揮旅游英語翻譯的作用,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唱響民族節會品牌。利用博物館、非遺館、展覽館等文化場館,積極推廣聯展、巡展,創新旅游宣傳營銷模式,提高“神秘湘西”旅游知名度。
4.在服務水平上對接國際標準。一是著力推進標準化經營。加快構建高效的服務體系、完善的信息系統、成熟的旅游市場,特別要加快智慧旅游建設,依靠互聯網助推旅游業轉型升級。特別是在旅游宣傳方面,旅游英語翻譯要跟上,同步推進。二要著力培養職業型人才。制訂旅游英語翻譯人才發展規劃,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大力培養高素質旅游英語翻譯人才,持證上崗,形成專兼相結合,留得住、用得上的旅游翻譯人才隊伍。三是著力提高管理水平。支持、引導旅游行業協會、中介組織健康發展。進一步放寬旅游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游業發展。強化校企合作,加強旅游英語翻譯從業人員職業培訓,為旅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湘西州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EB/OL].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6.06.07.
[2]李曉超.漢英旅游翻譯中的文化缺失現象[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1).
[3]彭明英.湘西民族地區特色旅游英語翻譯探究[J].考試周刊,2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