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榮
摘 要: 微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不斷探索教學改革路子的成果,對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以教學內容為藍本,抓住學生存在的問題點,用科學、合理的微課方式,營造高效語文課堂的氛圍,將教育信息化的優勢發揮極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整體素質,落實小學語文在整體教學體系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 微課 小學語文教學 應用優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方面的體現尤為突出。多媒體的引進為實際教學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得教育手段得到更新,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合各種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教學的內容更加直觀,更容易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微課的概念及優勢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提高,微課這種教學方式隨之出現,它是以新課標為藍本,在此基礎之上,利用教學視頻、圖像等動態類型將語文的知識點和疑點展示出來,將各類教學資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有機整合,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簡言之,微課是將教學內容和先進的多媒體手段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微課將課堂教學視頻、素材、相關拓展及課堂測試相結合,環環相扣,營造出結構清晰、主題明確的教學氛圍,具有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主題明確、內容具體、反饋及時、效率較高等特點。微課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環節簡要分類。微課進入教學課堂以來,教學效率大幅提高。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課上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點撥,突出知識重點和難點,適時延伸到其他知識面,幫助學生在思維活躍階段掌握語文知識,并有針對性地將知識點推送到學生的面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記憶,分辨出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出疑點,不會使學生感到知識難以理解而增加學習壓力,心情愉悅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充當課堂學習的主導者,開動腦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使單一、乏味的教學成為豐富多彩的情景教學,打造快樂的翻轉課堂。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有利于基礎知識的反復鞏固
語文的學習必須勤奮,經常看、經常讀、經常寫、經常說,微課使用更好迎合這一特點。語文老師可以將本節課生字生詞在教學課件首頁進行列示,利用不同頁碼可見之間的超鏈接功能實現生動詳細的介紹,使學生對于生字生詞加深理解和記憶。語文課堂還可以利用下課前五分鐘時間帶領學生進行本節課重點生字生詞的鞏固記憶,還可以采取課堂測驗提問的形式,對學生提問。課件制作好之后永久性保存,兼任幾個班的語文老師可以在下個班上課之時直接拿來使用,省時省力。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想達到這種效果,既費時又費力,課前提前在黑板上做好列示,操作性較差,相關介紹只能老師口述或者板書,不容易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教材案例,而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利用所給詞語進行造句,利用課件講解可以先把詞語展示出來,先讓學生主動思考,推薦主動發言的方式進行課堂分享,然后可以將優質的作答在大屏幕上進行公示,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遷移運用的能力。例如,在《安塞腰鼓》一文的學習中,對于安塞腰鼓表演片段的理解——“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老師可以在網上收集相關的圖片及視頻,讓沒有感受過安塞腰鼓的同學通過屏幕感知西部黃土高原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及不同的地域文化,拓寬學生的視野,認識到世界上不只有一種文化,不只有一種生活方式,不同地域的人們生活存在很大的差異。
(三)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感知生活的能力
興趣是一個人主動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只要感興趣,就必然會主動學習。教學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只有學生喜歡課堂氛圍,才會主動與老師配合,這樣,教學效率就會大幅度提高。
寓言故事的學習是小學學習的重點內容,通過有趣、搞笑的小故事感知背后的大道理。《放羊小孩與狼》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則故事通過牧羊小孩說謊騙人導致最后羊被狼全部吃掉的教訓,告誡小朋友們要講誠信,不能說謊。老師設置一個角色扮演的項目,請同學們自愿參與扮演牧羊小孩、牧民及旁白,最后錄制成視頻進行小組對決。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多多組織類似這樣的角色扮演,鼓勵同學們自己挖掘故事,這樣就會大大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通過故事,感悟道理,看見牧羊小孩的結局,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會跟家長講述這個故事,講誠信,不說謊,這樣的道理會在腦海中一遍遍加深,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小學語文主要進行的是基礎教學和基礎理解,包括拼音、漢字辨析、詞組填空、簡單匹配、看圖說話等基礎方面的學習,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小學語文學習范圍較廣,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和課本教材,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有一個固定模塊——生活處處都有語文,這一模塊的開啟主要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知語文的魅力,更加直接有效地感知生活,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感受生活。
首先,主體性原則。小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教學的對象,在微課的教學設計內容上,就要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預設課堂內容,一切為了學生,如:學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每個學生的理解力和學習成績,微課內容就要尊重他們的這種差異而對學生在學習環節上的薄弱區域有的放矢地制作教學課件,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鼓勵他們克服學習上的心理障礙,與教師一道參與微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情景教學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促使他們張揚個性,凸顯自身特點。
其次,互動性原則。教師和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個體,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獨自一方、缺乏交流的課堂往往會使微課運用效果不佳。只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積極互動才能使重點講授的教學內容貫徹下去,展示出來的疑難點得到解決。如:微課創設的問題情境,學生能夠積極地給予回應,對問題的積極思考和相互討論,不但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使學生討論問題的同時,提出觀點和想法,展示出獨特的個性。
第三,高效性原則。微課以時間短、高效且針對性強見長,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知識面進行針對性的總結與歸納,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區別對待知識點的講解,使那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在微課的教學模式下“土崩瓦解”,實現高效的教學目標。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實施策略分析
微課教學的核心理念是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學生為中心,制定理念與教學行為相契合的教學模式,踐行教學本質,貼近學生生活,趣味性與知識性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相匹配,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現階段微課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積極的作用沒有充分顯示出來,加上部分教師的微課理念停留在課堂上的應用,偏重學生興趣的主導,忽視微課的操作技巧及課后的知識延伸,缺乏對互聯網資源在教學課堂上的最優化運用,使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受到局限。因此,微課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產物,將趨于現代實際教學中的必要手段,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微課應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各有千秋,文字、語言能力都處于發展時期,形象思維及邏輯思維難以快速形成,所以,通過微課的合理運用,可以引導學生向其他知識點的正同遷移,在實踐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運用。例如:教學《趙州橋》章節時,“橋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孔”,學生讀至此處,很難在文字敘述上理解橋拱的形狀,一些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寫這段文字想象畫出橋的樣子,結果橋的樣子是千奇百怪,不盡相同。教師用微課課件,向學生展示出趙州橋的外觀造型,動態性地將趙州橋的結構和建造過程等內容以視頻的方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并穿插生動的傳說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的歷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與此同時,要求學生課后自主地利用圖書、互聯網等資源查閱趙州橋的建筑史,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具備的優秀智慧和偉大創舉,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擴大學生語文的知識面的教學目的。
2.增加師生互動激活思維
小學語文內容博大精深,實踐證明,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難以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碎片式的知識點使學生對知識的透徹理解,更不用說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微課教學可以規避這種弊端,有效引導學生整體性、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和激活思維,強化師生之間的溝通,打造充滿生機的語文課堂。如《圓明園的毀滅》教學章節,微課的教學方式是將圓明園的自然景觀以全景的復原圖呈現,由此很容易激活學生的歷史情結,打破時空的限制,教師安排課堂上的學習討論會,鼓勵學生將觀看后的感想踴躍表達,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萌發出強烈的民族感和愛國主義情結。
五、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科技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方面的體現尤為突出。多媒體的引進為實際教學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使得教育手段得到更新,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合各種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更容易吸引學生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毋庸置疑,微課教學會成為現代教學最重要的手段,教師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將微課更多地運用到現實教學中,轉變傳統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設計合理簡要的課件,切實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激發學生興趣,夯實學習語文的語言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1).
[2]胡鐵生.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