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偉 尚輝
摘 要:針對體育教學環節的教學特點以及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內容的探討,結合筆者教學實踐經驗,淺談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以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同行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德育滲透;途徑與方法
小學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德育是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把德育貫穿落實到體育課堂教學的每一個部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新時期小學體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標是讓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鍛煉理念,能夠掌握一定的健康衛生方面的相關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重視體育鍛煉,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堅強的意志品質、良好的體育道德,幫助學生掌握調節情緒和人際交往的方法。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淺談體育教學各個環節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只求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同行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德育滲透提供借鑒,不斷探尋滲透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德育滲透的力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德育在開始部分的滲透
體育課的開始部分一般包括課堂常規和熱身運動,良好的開始,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接下來的課堂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1.榜樣法
每節課筆者將以最好的狀態亮相在學生面前,教師的儀容儀表和語言都會影響到學生,作為體育教師,既要有莊重嚴肅的風度,又要有健康朝氣的職業特點,通過教師的教態來感染學生,樹立榜樣作用,增強學生對儀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確認識。
2.目標法
通常設定在宣布教學內容的時候,向學生宣布設定的目標及其評價方法。目標的設定有整節課的目標與每個活動的目標,課堂目標如長跑過程中要求100%完成的目標,希望學生不到最后絕不放棄、努力完成。
3.激將法
用反面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斗志,培養他們不服輸、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如筆者在課堂上會經常采用克服自身體重的力量練習,比如設定“挑戰深蹲20”的訓練,有5%的學生放棄視為教師勝利,反之學生挑戰成功。教學中發現除個別傷病不能運動的孩子外,沒有一人選擇放棄。
二、德育在基本部分的滲透
基本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學中孩子恰恰是學習的主體,是最直接的參與者,在實踐中給孩子滲透德育,成為了體育課得天獨到的教育性。
1.量化法
體育運動項目中,盡可能將教學內容量化,如競賽的項目以時間為軸,田賽的項目以遠度和高度為軸。同時,盡可能將孩子的努力程度、認真程度、身體差異等量化,這樣不單單是成績好的學生受到表揚,所有的學生都有得到表揚的機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是受益者。
2.比賽法
比賽法的應用,除了強調比賽成績外,更注重比賽規則意識。筆者常常將比賽規則設定為紅線,有一票否決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規則意識和良好的競爭意識。
3.賦分法
通常應用于小組評比中,每小組賦予分值80分,根據小組團隊的表現進行加減分,率先得到100分的團隊予以獎勵,低于60分的團隊要承擔相應的懲罰。賦分的比例可根據挑戰的難度,重復的次數等因素制訂,但標準一經制訂不可輕易更改。
4.個別表揚法
筆者從不吝惜對孩子的表揚,一經要表揚,一定會具體到人、具體到事或者是具體到某個動作上,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被表揚,表揚得有理有據,積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積極爭當“模范小先鋒”。表揚和加分不易過于頻繁,且加分時要注意一般選擇在孩子無意且是正能量的時候,說服力和信服力較大。
5.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通常只強調想要的結果,不指定帶頭人或“小班長”,讓他們自發組織,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個秩序良好的團隊。筆者在實驗剛開始時執行比較困難,在一定的德育溝通后,課堂組織越來越快速,以至于筆者不得不經常打亂合作小組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結束部分
良好的放松活動,能讓學生得到身心放松,使接下來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正反向總結法(先反向后正向)
每節課都會有兩分鐘的反思,教師分析整節課中學生的不足與優點,需要強調的是:一般先分析不足,為下節課埋下伏筆,然后總結積極正能量、值得表揚的地方,讓學生在歡快和自信中下課,去學習接下來一天的課程。
2.總結表揚法
這和前面的表揚法并不矛盾,筆者一般會將課中表揚的學生在最后在表揚一次,力求將優點給孩子們放大,讓孩子們印象更深,內化于心,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課后
個別談話法:個別談話的學生是課堂中自我約束力比較差的學生,談話一般采用“老師認為你不是這樣的”方式,杜絕單純的批評。比如:老師記得你在某個游戲中表現特別特別棒,老師注意到你,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這節課你的表現與老師的期望值有點不符,能說說為什么嗎?下節課你能做得更好嗎等等。一般經過個別談話的學生,筆者會在下節課找個借口進行表揚,以幫助學生改掉自己不好的習慣,樹立自信。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的一點經驗分享,希望能給同行帶來一點幫助與啟發。相信我們只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從“育人”的目標出發,以“育人”的角度備課,將德育滲透到整個體育教學之中,定能有效培養孩子良好的人格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為終身體育的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愷.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德育如何與教學相互滲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5).
[2]周道華,張光富.試論學校體育與德育間的內在聯系[J].湖北教育(教學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