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佳
摘要:近幾年高考生物的考查內容更加接地氣,遺傳和進化包含的重點知識比較多,而且與人們的生活聯系較為密切,成為了必考點,教師要關注高中生物遺傳和進化的教學。遺傳和進化知識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難點內容。在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應引導學生分析減數分裂周期,研究核酸遺傳物質,理解基因概念內涵,以增強學生的認知,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實現學習進步與能力提升。通過教師有效的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科素養,使學生具有生命觀念,在對于問題的分析中可以進行理性思維,課堂上進行科學探究,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并且可以靈活應用知識。
關鍵詞:高中生物;遺傳和進化;教學方法;靈活應用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為此,教師要關注課堂預設和生成,使學生參與到這個動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生物學科素養的提高。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調整教學活動,以適應和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營造氛圍,促進學生課堂探究
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行,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教師在進行遺傳和進化教學時也要也學生創設一定的氛圍,使學生可以融入到情境中,感受到課堂的新奇,從而產生探究熱情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DNA分子結構和復制》時,為了使學生可以理解DNA分子的結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展示一個自己已經做好的DNA分子結構模型,激發學生的動手制作欲望。學生看到模型后會感覺非常神奇,產生好奇心,這時候教師告訴學生制作這個其實很簡單,大家都可以完成,會促進學生產生動手制作的欲望。此時,教師發給學習小組教師準備好的材料:硬塑方框2個,細鐵絲兩根,圓形塑料片代表磷酸若干個,雙層五邊形塑料片代表脫氧核糖也是若干個,同時還有四種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塑料片代表四種不同堿基,粗鐵絲兩根、訂書器等等,并帶領學生共同制作會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他們成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鏈接,排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互補配對的方式排列組合。教師設計的情境,以及學生的動手參與會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主擁亟行課堂探究和課堂學習,在思考中進一步形成遺傳和進化知識的科學認識,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完成課堂的知識探究。
二、巧妙點撥,引導學生課堂生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通過探究會發現一些疑問和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會使課堂節外生枝,超出了教師的預設和想象。教師要在學生發現學習困惑和學習問題時主動地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可以找到探究的方向,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例如在學習《基因的表達》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堂學習任務:試分析DNA分子的復制、轉錄和翻譯的比較。學生在剛剛看到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一點迷茫、不知所措。教師在學生困惑時,可以給學生提供思路,鼓勵學生從時間、場所、模板、原料、條件、產物、模板去向、特點、堿基配對、遺傳信息傳遞和意義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或者是給學生提供探究表格:
在對于任務的探究中,學生會進行理性思維,學會運動生物知識進行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學生會逐項分析,認識到“復制”的時間是細胞分裂期間,而轉錄和翻譯是在個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復制和轉錄的場所是主要在細胞核內,翻譯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中……學生的思考和分析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參與到了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本質。
三、靈活應用,組織學生感悟本質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他們經歷、經驗、個性的差異,教師要引導學生生成自己的感悟,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習了知識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及時地進行討論和探究,在實際情境中分析知識,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教師對問題的解讀應該是多元化的,使學生可以進行發散思維,從不同角度來進行思考,表達學生自己的感悟和視角。當學生有了自己的認識后,教師要組織學生交流和溝通,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這種多元解讀會引發學生不同觀點的碰撞,產生思想的火花,促進學生的成長,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進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學生在感悟中會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奧秘,達到靈活應用的程度。例如在學習《人類遺傳病》時,教師給學生提供練習題:下列關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敘述,合理的是()
A.該計劃的實施將有助于人類對自身疾病的診治和預防
B.該計劃是人類從細胞水平研究自身遺產物質的系統工程
C.該計劃的目的是測定人類一個染色體組中全部DNA序列
D.該計劃的實施不可能產生種族歧視、侵犯個人隱私等負面影響
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學生會認識到人類自身疾病大多由基因控制,研究人類基因組將有助于對疾病的診治和預防;人類基因組計劃是從分子水平研究自身遺傳物質,而不是從細胞水平研究;該計劃是測定人類基因組中全部的DNA序列,即24條染色體中所有基因的堿基序列,該計劃可能產生種族歧視、侵犯個人隱私等負面影響。所以正確答案為A。思考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觀察、分析、交流、討論等不同的方式來活躍大腦,參與學習過程,感受知識習得的過程。學生經歷了探究和思考的過程就會更好地理解知識,明確遺傳和進化知識,實現課堂對知識的深刻理解。
總之,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堂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感受親歷學習過程的快樂和樂趣,從而成為課堂的主體,無形中掌握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親歷了學習過程會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進行發散思維,明確其中蘊含的知識本質,在思考中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黃仁華.高中生物有效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教育研究》2014.04:73
[2]劉榮.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教研版》20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