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要:電子商務集互聯網與商業模式于一體,是創意經濟與傳統銷售的有機結合。以創意經濟為基礎,“互聯網+”為平臺的電商行業更是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階段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文針對電商行業的發展優勢,進而提出其發展策略,以期作為行業發展參考。
關鍵詞:創意經濟;“互聯網+”;電商行業
一、研究背景
面對飛速發展的數字化世界,傳統商業模式作為對現代化的回應,出現了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形態——電商行業。電商行業以“互聯網+”為技術平臺,采納吸收創意經濟因素,以驚人的規模和速度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其中,電商行業在“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中總營收突破1萬億元,占總榜1.67%。電商行業以其獨特的互聯網技術優勢、新奇的文化創意支持,對我國國民生活影響越來越大。
“互聯網+”催生了一系列新興業態。當“互聯網+”應用于傳統商業時,商業環境的變化導致消費者購買方式、商業成本及運行模式、消費體驗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充分應對消費者的新需求和更為低廉的商業成本,電子商務應運而生。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互聯網、傳統工業與文化創意因素綜合的新興經濟,其發展模式對于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改變產業格局有借鑒意義。
二、電商行業概況
(一)電商行業的定義
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以信息和網絡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是傳統商業模式的電子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此行業主要依據數據,快速占據市場,并以新奇消費體驗、爆炸式擴張、低成本運行提升自身競爭實力。
(二)電商行業的特征
自20世紀90年代起,電商行業興起至今已有近20年的發展歷程,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自主創新,電商行業在近幾年已逐漸形成穩定的交易模式。
第一,以“互聯網+”為依托,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指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無疑是“互聯網+”的新興消費模式的助推劑。互聯網應用水平及普及率的提高,衍生了一系列新型電商企業。無論是百度騰訊的互聯網領域、亞馬遜云服務體系、京東當當的在線生活服務,還是蘋果小米近場支付業務等都是以互聯網為依托。從市場交易份額來看:2017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為6.3萬億元;中國移動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4.9萬億元。2012-2017年間電子商務交易額從8.1萬億元增長至28.1萬億元,年均增長34%。
第二,創意經濟與實體經濟實現融合,但文化本質缺失。《2013年聯合國創意經濟報告》提出:創意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范式,把經濟和文化聯系在一起,對于拓展本國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電商行業的如火如荼,不僅有互聯網技術的東風,文化創意也不可或缺。創意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主要表現為:一方面,以互聯網為主的線上企業注重實體運營。阿里巴巴收購銀泰,小米、蘇寧、京東、天貓等紛紛開設實體店。另一方面,實體資本尋求創新依托。債券類文化金融、電影類文化金融、股權類文化金融等多種形式,都通過文化產業渠道融入資本,優化業態、創新業態,形成電商行業熱點。
研究電商行業發現,文化產業與電子商務嚴重脫節,“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業態,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總體來說仍未起步,以文化產業為內容的電子商務沒有形成穩定的發展模式,處于邊緣地位。涉及文化產業的P2P網貸平臺中關注文化產業的屈指可數;專注文化產業的大數據金融業寥寥無幾。
第三,服務類電商發展迅速。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第三產業,在改善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反映了電商行業的“普惠金融”性。2016年,我國互聯網教育規模達1.38億人,增長率為25%;網上外賣用戶達2.09億人,年增長率為83.7%;旅游網上預訂2.99億人,年增長率15.3%。微信支付、美團外賣、滴滴出行、共享單車等服務類電商提高了消費者的便利性和實操性,服務類電商早已成為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
三、電商行業的優勢
隨著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經濟新業態的迅猛發展,作為文化創意與互聯網金融結合的產業——電子商務,不僅帶動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在發展自由貿易戰略與“一帶一路”構建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究其快速發展之本,本文分析了以下優勢:
(一)利用互聯網思維,形成競爭優勢
傳統銷售與互聯網電商結合不是簡單地將原有業務搬到互聯網上,更重要的是要有互聯網思維,電商行業是利用互聯網對信息資源的高效率實現要素再分配,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平與效率。電商行業中的用戶至上、商業民主化、流量吸引、大數據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創新思維等都是互聯網思維的體現。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說過:“互聯網和傳統企業正在加速融合的步伐,互聯網企業最大的機會在于發揮自身的網絡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等,去提升和改造線下的傳統企業,改變原有的產業發展節奏、建立起一套新的游戲規則。”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解釋了電商行業發展態勢之猛的原因,也是與傳統商業模式相比的最大優勢。
(二)基于創意經濟,加強模式創新
《2013年聯合國創意經濟報告》指出:鼓勵創造和創新的發展新路徑,力爭實現包容、公平和可持續的增長與發展;同時指出中國的創意經濟案例已具有足夠的借鑒意義。“創意城市”“文化多樣性”等名詞的提出都與文化創意經濟發展相契合。獲得聯合國和政府認可的文化創意,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路徑,在我國電商行業的發展中已得到充分應用。
創意經濟模式在我國已成為一種新經濟勢態。2016年共享單車突然刷屏,共享經濟時代被開啟;阿里巴巴娛樂寶、P2P網絡借貸等設計文化產業的電商模式初步啟動;這些新興經濟業態的成功,都有文化創意的融合:新型商業模式、全新消費體驗,低廉運作成本等都是創意經濟的組成部分,電商商業作為一種創意經濟打造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理念。
(三)突出差異化,保證運營模式的競爭力
針對個性化的需求,進行差異化的市場地位才是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電商行業的各類企業,相對于傳統企業而言對于用戶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更為準確。電商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實現市場細分,確定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實現市場精準定位。比如,淘寶達人的服裝銷售,其定位是憑借自己的專業服裝知識,為消費者解決選擇困難的問題,通過網絡直播、微博圖片等形式為消費者提供信息,細分市場從而形成自己的固定消費群體。淘寶電商的案例是應用互聯網技術,提供用戶對品牌商品理解的新維度,從而進一步細分市場,鞏固自己的差異化定位,推動消費需求,保證運營模式的競爭力。
四、電商行業的發展策略
(一)形成創新、跨界、融合的互聯網思維應用于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因其固有的發展模式,創意與創新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電子商務領域各種產品井噴式出現的同時,盲目跟風不是長久發展之計,必須著手創新,尤其“互聯網+”又是創意思維強的行業。同時,從創意經濟角度出發,學會跨界融合不同要素,對生活中的各種資源進行優化再配置,實現更為便捷、更為經濟的新型生活方式。借助創新、跨界、融合的互聯網思維解決電子商務領域存在一些難題。這是“十九大”中實現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新勢能。
(二)應用大數據金融,實現信息安全
大數據作為一種信息資源,在特定范疇里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大數據已成為互聯網企業的重要生產要素。應用大數據金融,找出不同群體的個性與共性,提供更加實時、適量、恰當的商品和服務,實現電子商務對客戶的精準定位和信息優化。
不可忽視的是,在大數據時代,每個客戶的信息變得如此透明,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實現信息安全呢?第一,從數據獲取源分析,政府機構、大型企業、銀行、互聯網公司等應投入成本提高數據系統安全性,防止信息被不法利用。第二,從自身分析,做好對個人信息的掩飾。如管理好手機號碼、不要安裝來路不明APP、依靠搜索引擎處理暴露在網上的信息等。
參考文獻:
[1]楊濤,金巍.《中國文化金融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2]陳中放,胡軍輝.《互聯網金融》.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意娜.聯合國《創意經濟發展報告》與中國的文化產業.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0)
[4]于勇毅.《大數據營銷》.中國工信出版集團,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