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平
摘 要:林業育苗與苗期管理是我國林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林業育苗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距離。為此,本文結合實踐經驗,對如何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談自己的幾點看法,希望能為促進林業育苗技術的發展以及苗期管理質量與效率的提高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苗期管理;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S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54
1 我國林業育苗發展的現狀
當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林業育苗發展技術仍存在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國還采取傳統育苗方式與技術,利用塑料袋分隔開各個苗,將適合苗木生長的黏土以及樹種裝到塑料袋中,并控制育苗場地的溫度與濕度。然而,采取該種方式所培養的苗木根莖不大,加上塑料袋透氧性較差,雖能夠有效留存水分,卻無法將多余的水分及時蒸發,從而致使苗木根部無法有效地進行營養置換,減少了根部輸送營養的速度,導致苗木成長后根莖無法有效吸收水分,致使大部分苗木根部出現偏根、卷根的問題。當需要轉移栽培苗木時,根莖無法及時吸收與補充樹干與枝葉所需的營養,致使部分樹木的頂端出現枯萎,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樹木死亡。而相關部門在進行補救時往往只是采取添加土壤有機成分或是進行樹干除蟲的方法,無法切實解決該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林業的發展。
2 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的策略
2.1 加強育苗基礎分析
切實提升林業育苗效率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加強育苗的基礎分析。要在特定的環境如溫度、濕度、土壤疏松度等條件下才能夠讓苗木種子發芽與成長,并且種子不同,所需相應的條件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育苗過程中,需要有效運用現代化檢測儀器以及設備來分析種子的生長環境,且根據相應要求來合理調整其生長環境,從根本上上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與成活率。此外,還應當積極運用現代化的分析檢測技術,有效改善種子生長環境,改善幼苗移栽環境。
2.2 科學選擇育苗樹種
正確地選擇適宜的樹種進行培育對于提高林業育苗存活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應當綜合考慮實際種植地區的土壤特點、溫度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以及當地的原始樹種,從而來科學選擇合適的樹種;應當保證所選擇樹種具有較強適應性,能夠快速適應新的生長環境,且不對原有地區的生態結構造成影響。
2.3 利用現代化設備育苗
在以往的林業育苗中,所采用的育苗容器往往是塑料袋、蜂窩紙等,該類容器成本不高,不過在實際培育環節通常要二次移栽幼苗,便會大大降低幼苗的成活率。所以,積極利用現代化設備進行育苗是提升育苗質量的關鍵。當前在選擇育苗容器時,可采取無紡布等分解速度快、滲透性好的現代化設備,該類設備分解性較強,無需二次移栽幼苗,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對幼苗進行培育過程中,可以采取稀土育苗法,以有效提升幼苗的存活率。
2.4 提高容器育苗操作技術
在整體林業育苗技術中,一項最為基礎也是最為核心的技術就是容器育苗技術,必須提高該項技術的質量。需要對全部育苗容器進行仔細的清洗,并在苗床上進行整齊的擺放,以便于統一管理;應當采取肥沃的森林土壤作為容器內部的土壤,確保其養分充足,且具有較高的礦物質含量。同時還需確保容器內水樣的充足;應當開展假植工作確保全部苗木的根系出于豎直狀態,避免其出現露根、窩根的現象。
2.5 加強苗期的管理
在提高林業育苗技術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大苗期的管理力度,才能確保苗木得以正常生長。應當嚴格遵循相關管理規范與條例來進行苗期管理,以確保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實;應當完善苗期管理的準備工作,確保生長環境良好,包括儲藏與處理種子、制作苗床、消毒土壤以及科學播種等,確保苗床濕度適宜,能夠給林苗提供充足的水源,并且還需要定期開展澆水工作;當林苗出土后,需要及時將500倍液的農藥均勻噴灑,且定期噴砂消毒液,以避免林苗遭到蟲害。此外,還要觀察土壤有無出現板結問題,及時做好除草工作,當幼苗長出真葉后,需每間隔30d除草1次;當苗木出齊后,需根據400~500株/m2的規格來開展間苗工作;需要做好追肥工作,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要結合林苗生長狀況來進行合理施肥。對于新種植的林苗,通常以追肥3~4次/a為宜,當苗木長齊后,則應當適當增加追肥次數,以10~15d追肥1次為宜。
3 結語
在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當中,做好林業育苗工作有著極為積極的現實意義,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正確認識到我國林業育苗的現狀,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斷提升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質量,切實促進我國林業育苗工作更好更快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從明.淺析林業育苗技術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農技服務,2014,31(6):170.
[2]王維舉,叢守業.淺談林業育苗現狀及容器育苗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