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水連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小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是目前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核心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合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要途徑,多為學生營造有助于思維能力培養的學習氛圍,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實際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是人們在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一門學科,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如何學習,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學生通過掌握和理解數學的基礎知識來學習;通過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讓學生可以有效地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仔細思考和反復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品質。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成為目前教師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就結合實踐經驗,探討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小學數學學習的意義
針對小學生來講,學習好數學知識可以使自己可以獲得好的成績,考上理想的中學,這是目前大多數小學生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好數學的意義。雖然考上理想的中學比較重要,但學習小學數學不僅是因為這一個原因,而是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小學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與考試相比,學生的理解不再是機械的,而是讓學生主動學好數學知識。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策略
(一)設置懸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內心出發,有效促進學生與教師進行合作,進而使其教學發揮最終效果。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在上課之前設置一些懸念,來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地提高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圓形公式》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在紙上隨意地畫出一個圓形,然后讓其用直尺測量圓形的半徑,也就是圓點到圓上的任意一點距離,最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圓形的周長大概是多少,讓學生通過軟尺測量,看是否準確,由于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所以他們很想知道教師是如何知道圓周長,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一內容的講解,來消除學生的疑問,學生受到好奇心的驅使,進而對這一部分內容有了極大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了培養數學思維習慣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啟發學生
眾所周知,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要比在課堂上教師教授的記憶深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通過思考,主動參與思維活動,所以,自身的記憶才會比較深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多啟發學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知識。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內容時,可以在上課之前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找出這兩個圖形各有幾條邊,幾個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這樣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在課前看書思考,發現存在的疑問,然后在課上提問,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合生活,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科學知識,學生除了可以在課堂上掌握數學知識以外,還可以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感受數學知識,通過大量的生活現象,使數學思維能力滲透到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為形象的知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能力;其次,教師要結合數學基礎知識的有效構建,包括數學知識之間的新舊聯系,通過對舊知識的學習,為小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第三,學生也要主動觀察生活,然后與知識進行結合,這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比如,在學習分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來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如將一根繩子平均分成幾個小段,或是將蘋果進行平均分配的方式等,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與此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還可以在不同角度中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學好數學知識打下基礎。
總的來說,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在學生未來的學習中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自主創新教學方法,不斷通過教學活動,最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耀忠.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4(26):44.
[2]黃明華.“六大解放”與學生創新思維發展: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J].生活教育,2006(10).
[3]謝月娟.發散思維,自主探究: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對策[J].中華少年,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