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欣宇
摘 要: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以及深入開展,金融行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可持續發展態勢,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綠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詞匯,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本文主要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提出發展綠色金融的建議。
關鍵詞: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策略
引言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素質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想快速發展經濟,必須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為子孫后代謀福利。同時,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綠色金融問題,在2016年召開的G20峰會上,還首次將綠色金融列為重要議題之一。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們可以看出,國家對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國家發展經濟重視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綠色發展,明確經濟發展方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綠色發展是未來經濟的必然走向。本文主要闡述在可持續發展的大理念下的綠色金融的發展策略。
1. 綠色金融的內涵
綠色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sustainable finance),根據《美國傳統詞典》的界定,是使用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組合來解決環境和氣候問題以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實現金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金融活動的總稱。[1]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認為,綠色金融是一種投融資活動,這種投融資活動就是能通過環境效益的產生而達到支持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減少空氣、水和土壤污染,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并體現其協同效應等都囊括在環境效益之中。[2]綠色金融在發展經濟時還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經濟的持續、平穩、健康發展。
2. 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綠色金融發展策略
2.1明確綠色金融理念,制定發展目標
做好整體戰略規劃和目標,重點研究和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政策、設立綠色金融機構方面,統籌并協調好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等多方力量,支持跨部門合作,促進綠色金融自主、規范發展、有效融合環境保護需求與金融資本供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綠色金融服務,研究推進碳期權期貨、綠色金融租賃、節能環保資產證券化、與碳資產相關的理財、信托和基金產品、節能減排收益權和排污權質押融資等。[3]鼓勵綠色產業方面的創新和轉型,拓展綠色產業的類型,促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2.2推廣綠色金融原則,提供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信號
綠色金融的發展,不能只靠市場這雙“無形的手”,還需要政府對于經濟的宏觀調控。政府要從宏觀調控的角度,對企業進行指導,給予意見,統籌兼顧環境方面和金融方面的和諧發展,使環境和經濟實現雙贏。同時為了保證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還要建立一套穩定的跨部門協調和溝通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建立信息數據庫,實現部門間信息的共享,以此來保證綠色金融的順利開展,同時,環保部門要對重點企業進行及時監督和監測,使信息具有時效性。金融機構也要及時進行反饋融資信息以及政府政策的落實情況。各監管部門之間要協調配合,使監管體系多層級化,最終實現資金流向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領域的目標。
2.3完善金融系統功能,促進綠色金融管理模式創新
綠色金融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市場、產品的創新,同時需要機構管理模式的創新,環境、制度、法律法規等方面也要提供支持。綠色金融管理模式創新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金融產品的創新,目的是整合資源,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因此,要在資源配置、獎懲機制以及信用、風險評估等方面大力進行創新。金融行業的綠色發展需要銀行間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提高綠色金融的準確配置。近年來流行的股本融資和租賃融資 的新機制,不需要政府參與融資,完全靠市場運行。不僅降低了風險也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融資效率。合同綠色管理就是一種利用技術創新后所節省的污染治理的費用,來支持綠色項目的成本的一種投資方式。綠色信用對綠色金融創新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對企業進行監督和監管,同時還要加以引導,激勵企業更好地進行綠色項目的完成。另一方面通過測試對綠色項目所帶來的對市場和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作出信用評級,使金融機構能夠對資源配置進行重新優化和完善。綠色金融的推行和發展以收集到的環境資源信息為基礎,為此,要不斷完善和發展綠色金融的指標體系,為綠色金融創新提供信息管理平臺,促進綠色金融的快速、平穩發展。
2.4建立相應的補償機制
綠色項目投資風險大,投資周期長,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得政府必須利用一些補償機制來幫助企業的發展。首先要建立健全綠色項目的補償機制,給予綠色項目一定的經濟補助,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大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 通過補貼和政策支持來增強公眾對綠色金融發展的信心和投資熱情。其次,建立健全風險補償機制,幫助企業的投資風險降低到最小,同時,綠色金融企業還可以與與信托、保險、證券、評級機構等公司建立合作,找到一套專門的風險量化模型以及風險的轉移分散機制,用來解決部分風險的不確定性的問題。
協調好財稅政策、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價格政策、外資政策等宏觀經濟政策,創造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環境,并且還要對企業實施差異化政策支持。例如對于綠色投資項目的企業實行貸款政策方面的優惠,像貸款額度、貸款利率、還貸條件等,商業銀行方面還可以在綠色融資貸款額度內適當減免存款準備金。調整稅收政策,在稅收方面對于綠色項目進行稅收優惠,改革進出口稅、消費稅、增值稅等稅收項目,促進節能減排產業發展,限制“兩高一資”行業。完善能效標識和節能環保產品認證制度,大力支持能效標識認證以及符合節能環保標準的產品和服務。促進各類節能資源、新能源等的價格改革,重視外資在環境保護和氣候減排方面具有的資金、管理、技術優勢,鼓勵外資進入我國節能減排、綠色環保行業和領域以及相關金融服務領域。
2.5擴大概念的推廣和普及
綠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詞匯,大部分人對其還很陌生,這時政府機構要發揮作用,應對綠色金融理念進行擴大宣傳,向有關部門強調環保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將其納入到政績考核的指標中去。對于高污染企業和環保企業,應樹立發展綠色可持續的公司文化,在企業公關部門要強調對外宣傳綠色金融理念。對于居民,應有專門的人才進行宣傳教育。對于一些高校,也要進行綠色金融理念的宣講,不斷宣傳,并且要大力發展綠色消費金融,為購買綠色產品的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鼓勵其進行綠色消費,促進綠色金融圈的構建[4]。
3. 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展,環境問題也因此成為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關心的問題。綠色金融具有重要地位,綠色金融的發展是時代潮流。利用清晰的戰略性政策信號與框架,不斷發展各地綠色金融市場,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方面效益的共贏。
[參考文獻]
[1]林欣月.我國綠色金融的內涵、現狀和發展對策[J].金融天地,2016(10).
[2]綠色金融工作小組.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3]梁剛. 浙江省桐鄉市綠色金融發展研究[A].金融視線,2017(10)
[4]曹明弟.中國綠色金融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的思考[J].聚焦,2016,19(2).
(作者單位:新疆吐魯番市實驗中學,新疆 吐魯番 8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