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仙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最為常見的教學方法,其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朗讀教學可以對學生的普通話的使用進行培養,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可以規范學生的口語,加強學生的語感,同時使學生能更加深入地對課文進行理解,增進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教師需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朗讀是一件比較快樂的事情,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朗讀,從而推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針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進行有效思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策略
小學語文是最重要的科目,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講,主要是指大學生的語言實踐過程,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養成大聲朗讀的良好習慣,這樣可以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以下就針對相應的內容進行探討。
一、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
在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朗讀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的過渡,學生跟著老師讀,然后老師直接讀內容分析和解釋,這樣無法將朗讀的最終意義進行發揮。由于教師在閱讀后對閱讀過程沒有給予有效的指導,大多數學生只是跟著老師讀課文,但是他們的大腦并沒有完全理解課文。這樣,就更不能觸及學生的感受,使學生對閱讀教學失去興趣,導致閱讀教學效果無法提高,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針對這種情況,迫切需要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傳統方法,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1.教師提前預讀,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水平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前,語文教師應提前閱讀課文,在預讀的過程中把握閱讀要點,段落是喜是悲,將自己的情感合理地運用在文章的朗讀中,通過嚴格的控制自己的語速將文章中的情感進行表達。在上課之前進行預讀,可以對學生朗讀進行指導,在學生朗讀時有不恰當之處才能進行指正,指導學生如何運用自己的感情進行朗讀,吐字要清楚、音量的大小也要按照文章的內容情感進行區分,就是閱讀時常用的抑揚頓挫,如此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水平。
2.根據教材內容,采用多種朗讀方式
在實際朗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閱讀生字,這樣有效避免閱讀中逐字閱讀的情況出現。同時需要按照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生詞比較多或是內容比較復雜的閱讀內容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將朗讀內容中的生詞、相關聲音與圖片等在多媒體屏幕中展示,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此外,也可以在朗讀教學中引入表演或是游戲活動等。比如,在朗讀《烏鴉喝水》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其他學生按照朗讀內容進行即興表演,讓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朗讀教學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朗讀教學效果的最重要途徑是合作學習。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通過合作學習模式,每一篇文章可以讓幾個學生完成合作,每個學生朗讀或按照不同的角色對學生閱讀安排,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教學目標,還可以促進學生朗讀的熱情,最終提高教學的質量。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升朗讀教學有效性。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以同桌或是前后座的方式組合,將文章分成多個部分,讓每個學生單獨朗讀,看哪一個學生讀得更好,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使其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4.教師需要掌握正確的朗讀評價,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提升,但可以進行初步的評級閱讀。例如,在學習《小熊往山洞》這一篇課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然后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出學生朗讀的情況。其中一位學生站起來說:“我認為這個同學讀得很流暢,但是沒有感情。”教師這時要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接下來進行比較有感情的朗讀。最后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語言要具有一定的豐富性,多一些積極和鼓勵,少一些消極的評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掌握大聲朗讀的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傳授學生知識、提高學生智力的主要途徑。促進新課程改革在素質教育中一再被提倡,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理解語言知識,從而提高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妹煙.走進文本,讓朗讀有聲有色:淺談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朗讀的有效指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3):44-45.
[2]郝宸鈺.走進文本讓朗讀有聲有色:淺議小學語文生本課堂的朗讀指導[J].好家長,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