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賽華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感教學進行探討,提出了朗讀、積累、應用、比較、語言實踐等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語感;閱讀教學
語感是人們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形成的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而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便是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一個學生的語感強,他在理解方面和表達方面都會不斷前進。可見,語感能力的培養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生的語感能力正處在初步形成的階段,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就成了當前語文教學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那么,如何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語感進行訓練和積累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利用朗讀,培養語感
“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語文教材作為學生的主要學習對象,我們在教學時就可以根據文章特點用多種方式朗讀,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如分角色朗讀,配樂朗讀,教師范讀,表演讀等,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領略教材的美,在熟讀能誦的基礎上增強語感,發展語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角色,體味角色。例如《北風和小魚》這篇課文我們就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激發他們真切的情感體驗,朗讀好課文,培養好語感。
二、注重閱讀積累,豐富學生的語感
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重視語言的積累。讓學生多接觸語言材料,學會閱讀,不斷增加他們的詞匯量,促使外部語言轉化為自己的內部語言,提高其語言能力。我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就是激勵學生多讀一點,多積累一些,年深日久,到真正使用時就能信手拈來、隨心所欲了。如我們的教材中《鄉下孩子》《一株紫丁香》《蝸牛的獎杯》《誰的本領大》《狐假虎威》等文章語言就比較生動、活潑、有趣,因此,可以讓學生在熟讀、背誦或復述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生動的詞匯,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提高。但精美的課文僅僅只是積累的一小部分,課外閱讀才是學生積累妙語的大寶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由于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限制,閱讀興趣有待加強,我們可以從閱讀形式上多下功夫并多鼓勵孩子進行課外閱讀,可以采用讓家長陪讀,在班中開展故事比賽等方法。
三、在應用和比較中使學生語感不斷加強
指導學生準確應用語言文字是培養語感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時在應用中又能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讓學生準確應用語言文字。低年級的應用教學主要可從形近字或同音字的選字填空、常用的句式訓練以及口語交際訓練等方面入手。例如,在使用“風”和“豐”“和”與“河”選字填空時,學生實在是弄不清誰是誰,即使跟學生們分析詞語的意思,一遍又一遍,他們卻還是不會使用,后來我就把“和”與“河”放到具體的句子中,例如:
小明( )小軍是一對好朋友。
小( )里的魚兒正在開心地游來游去。
學生一下子就會區分,并迅速地記住了這兩個形近字,這就是語感。還有在一年級下冊《冰花》這篇課文中有這么一句“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為了讓學生感受這句話的美,我出示了“它像樹葉,像小草,像牡丹,一束,一朵。”與前一句對比,語感強的孩子馬上就能感受到第一句美,因為它寫出了冰花的具體樣子,充滿了動態和生趣。我隨即又舉了一個例子:“小芳在教室里寫作業”讓學生改得生動些。他們都會改為:小芳在教室里認真地寫作業。我也進行了及時的強調:“是啊,這樣寫我仿佛能看到小明寫作業的樣子了。”我覺得像這種有針對性的比較,不僅能讓孩子一下子就體會到用詞用句的巧妙,很快地學上一手,而且留給他們的印象也會比較深刻。即使現在不能運用,我想會比較句子的好壞,也就意味著語感的增強,也為將來寫好句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利用書面寫話,訓練學生的語感
“聽”是接受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聽后還要多說,讓學生把聽到的利用內部語言表達出來,以進一步深化他們的認知,讓他們展開合理的想象,寫出通順、合理的文章,以鞏固學生讀的結果。這樣,學生的語感就會在說中得到訓練,在讀中得到積累,在寫中得到發展。例如在教《月亮灣》一課后,安排小練筆,讓學生把自己的家鄉觀察到的美麗景色按順序寫下來。讓學生憑借課文中感悟到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去寫。閱讀結束進行仿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寫作的最好時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二年級學生仿文體類型,仿命題方法,仿開頭結尾……學一篇仿一篇。從學到仿,從仿到創,大大提高了學生自行寫作的積極性,同時學生的語感也在小練筆中得到了升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課文內容,借助文中的詞語,讓學生進行擴展性的語言積累,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語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必須從入學的那天起就利用語文知識、生活經驗等有意識地精心培養,保持耐心,并逐步提高要求,以達到我們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孟澤.朗讀 感悟 積累[J].福建教育,2005(10).
[2]黃雪玉.淺談教學中的語言實踐途徑[J].福建教育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