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對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對課堂教學起著重要的反饋作用。教師通過學生完成的作業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向。而現行的小學語文家庭作業形式單一,數量較多,但質量偏低,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
依據教學目標選擇合宜的語文作業,我們知道語文的作業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教師應當根據課堂的教學目標選擇作業的形式和內容,這樣就不會導致學生的作業與課堂教學無關,甚至出現繁多、超重的現象,總之作業的內容反映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二、作業數量適中
一定量的語文作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大量的語文作業就會影響到他們身心發展,影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的時候,注意作業數量適宜。不應當是“題海戰術”,抓住一些典型例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避免學生對作業甚至是語文的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進而激發學習興趣,起到鞏固的作業的目的。
三、趣味作業,注重創新性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同時也指出,“語文素養的養成,涉及多方面的語文修養,但核心是語文能力,即“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①在設計中應增強趣味性,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比較貪玩。趣味性的作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通過一些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課文以后可以讓學生和家長來演一個課本劇。既增強了學生和家長之間的親子關系,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循序漸進,注意層次性
作業層次梯度設計,照顧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滿足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學習習慣、智力的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分為A、B、C三層。A層的學生是基礎比較好、認知能力,寫作能力較強;B層的學生是基礎能力、認知能力、寫作能力一般;班級里面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屬于C層次。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作業難度適中,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信心。比如學習了一篇寫人的文章,A層次的學生不僅要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還要能夠根據文章內容續寫、改寫;B層的學生能夠根據文章內容展開聯想,與此相關的詞語、成語;C層次的大學生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包括生字詞以及文章重要內容、片段的背誦和默寫,從而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三個梯度的作業是層層遞進,螺旋式上升的關系。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自身已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獲得“最近發展區”。
五、注重作業表現方式的靈活性
不同的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都不同。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呈現方式。比如學習了《桂林山水》這一篇課文以后,喜歡朗讀的學生,可以配上音樂進行朗讀,讀出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出桂林山水的景色;喜歡旅游的學生,做小小的導游來向游客介紹桂林山水的景色;喜歡寫詩的學生可以通過寫一首詩表達內心的情感。總之我們可以將語文與美術、音樂、詩歌、朗誦結合起來。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和興趣愛好,自由選擇作業的呈現方式
六、作業評價整合:基于三維目標走向綜合評價
作業的評價過程當中教師不應當只關注到了練習的對與錯,還要關注到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和方法。基于三維目標尤其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應當充分地關注到學生完成過程中的方法指導。《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為語文教學的深化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作業評價以激勵為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看到學生作業當中的優點和不足,不應當全盤否定或全盤肯定,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促進學生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老師在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應遵循以下性質:
(1)基礎性,通過學生通過作業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夯實基礎。
(2)綜合性,語文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應不斷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生活性,語文家庭作業必須密切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運用語文,感受語文的魅力。
(4)探究性,在完成作業的過程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問題意識。
(5)開放性,語文的作業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設置一個評價標準,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注釋
①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2,1.
參考文獻
[1]王秀蘭.語文作業與課堂教學的整合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8(08):26-27.
[2]孫建軍.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芻議[J].赤子(中旬),2013(07):214.
[3]李桂岫.有效落實預習,增強“先學”實效[J].華夏教師,2015(11):69-70.
[4]周丹.有關布置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06):81-83.
作者簡介
徐蘇紅(1992.05—),女,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