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設計的巧妙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構設得巧的問題能使課堂精彩連連。本文就課堂設問存在的缺陷進行了例說,并試著探尋改善課堂設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問題設計
一、課堂提問存在問題例說
(一)問題數量多而雜,實效性差
【課例1】《天上的街市》(安順市初中語文優質課評選,2017年4月)
執教者設計了五個環節:視頻導入—背景介紹—初讀感知—再讀品評—意象賞析。聽課過程中,筆者做了統計:40分鐘的課堂,教師問了10個較大的問題。平均下來,每一個問題解決的時長不到3分鐘,預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非常有限。老師趕教學進度,很多問題流于形式,老師也無心再請學生探討。比如“再讀品評”環節,教師連著拋出三個問題: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朗讀時應該采用怎樣的語調?在學生只齊讀一遍的情況下,便要求學生作答,難免不合理課堂時間有限,設置問題過多過雜,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自然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二)問題設置難度把握不準,形大于實
1.難度過小,為問而問
【課例2】《歸園田居(其一)(西秀區某普通中學高一,2017年5月)
本節課上,教師在導入部分問了如下問題: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嗎?你讀過他的詩作嗎?你能背出他的一首詩嗎?這三個問題就屬于“為問而問”,沒有較高的思考價值。當然,引導學生回顧所學過的知識是有必要的。但三個問題可以整合成一個問題:試著回顧一下所學過的陶淵明的作品。學生在初中就學過他的《飲酒》《桃花源記》。因此,教師只需簡單引導,就能幫助學生回顧知識點。
2.難度過大,超越學情
【課例3】《雨巷》(西秀區某學校公開課,2016年11月)
課堂問題如果設置得當,利用一定技巧引導學生思考,教師與學生就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課前,教師必須對學情進行分析,不然實際課堂與預設會相差甚遠,嚴重影響課堂效果。2016年11月曾觀摩《雨巷》這節課,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詩人為什么要寫丁香花?首先,這個問題指向不清晰,為什么寫?是問情感表達、意象分析還是主旨大意?顯然,類似問題只會讓學生一頭霧水。再者,問題過寬過難,不符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教師問了4名學生,沒有一人的答案符合教師的預設。
執教者可對問題進行再設計,比如:詩人在整首詩中反復提到丁香花,給你帶來怎樣獨特的感受?或者再具體化:談談你對詩人選取丁香花為意象的看法?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以學情為基礎,避免課堂內容死板,追求課堂的實效性。
二、問題設計的策略
(一)問題設計需具有代表性,避免零散化
這里所說的代表性,并不是一味地標新立異,只要緊扣課堂內容,能很好地調動學生思考的興趣,那就是好的設問。
【課例4】2017年3月,青島十二中《寫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指導課》
到青島考察學習,聽了不少課。本節課的特點就是簡潔清晰,效果良好。王老師沒有設計精美的導入,解讀自己的名字后,直接問同學們:剛剛老師解讀了自己的名字,給你們留下怎樣的印象?你能試著用一段話說說老師的特點么?王老師構設的問題清晰明了,學生參與度高,整堂課共有15位學生進行發言和展示。這一課例給我的啟示是:好課不是由華麗語言堆砌而成,而是在精簡的設計中突出教師特色。
(二)重視課堂生成性,以生為本
教師要靈活處理學生生成的問題,若預設的問題與學情不符,就應當機立斷,巧妙地回應學生的問題。教師可以此問題展開構課。
【課例5】2017年11月,關嶺民中四校聯合同課異構
本次活動中,四位老師進行文言文閱讀指導,從不同角度構課。這位老師主要從題文對照的方法入手,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堂上有學生就《韓文傳》中的“狗馬鷹兔”提出疑問。執教者從容淡定,直接將此問題作為研討內容,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動物暗指的是什么?這樣的情況不在教學設計中,但教師重視學生隨堂生成的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努力思索這個問題。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得出結論:“狗馬鷹兔”可以譯為皇上追狗跑馬、放鷹獵兔,暗指他每日沉迷于歌舞和游戲,不理朝政。此句恰恰也是這篇文章的重點句子,教師隨即展開斷句、譯文等教學。
(三)問題設計需具有清晰的能力指向和研討價值
能力指向強調的是問題設計要關注學生的能力提升,這就要求教師設置出有討論意義的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
【課例6】北京著名特級教師程翔執教《蘇武傳》
在一次網絡課堂觀摩中,程翔老師在整堂課上圍繞一個核心問題:漢書中的《蘇武傳》原文,有一段皇上讓蘇武到北方接回孩子的情節。我們所學的課文卻刪掉了這一內容。組織學生討論:如果將刪掉的情節編入教材,會不會影響我們對蘇武的評價?這個問題設計得很有價值。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又再進一步。文本教學除了要關注課文本身,更要“想方設法”給予學生更多的人生啟示。
綜上,課堂問題設計要得法,教師需掌握一定的設問技巧,提升課堂的實效性。問題設計是教學技術,更是教學藝術。勤于思辨,不斷完善,語文教師方能開墾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參考文獻
[1]代曉影.高中語文課堂問題設計策略初探[J].讀與寫,2012,8.
[2]吳光明.略談語文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的三個誤區[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
[3]盧素琴.語文課程中的教學設計[J].文學教育,2016.
作者簡介
吳麗(1989—),女,漢族,四川大竹人,安順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語文教研員,中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