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然而,仍存在于教學中的“接受式”學習,完全靠死記硬背的方法讓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挫傷了學習熱情。初中生在心智發展階段正趨于從孩童轉變為成人的發展關鍵期,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是主導其學習效果的關鍵點,此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習慣與方法的培養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其人格發展中的自主精神高漲。傳統的教師一味講授,學生被動吸收的策略忽視并壓抑了學生這一特點,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因此,教師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課堂為學生陣地,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機制,形成積極向上自主探索的學習品質與健康良性的道德風范。那么,如何培養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呢?
“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學生一輩子。”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學生中樹立積極形象。同時,教師作為專業技術人才,扎實的基本功必不可少。作為語言教師則應結合自己專業特點,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探索中外文化差異,賦予英語學科靈魂,在實踐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建立長效的終身學習機制。當學生感到教師身上有數不盡的“新氣象”,自然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求知欲才能被不斷激發出來,為自主學習提供前提。
例如,在第一節英語課時,我時常會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理想教師形象,或者說一個好的英語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對這一話題,學生們很有熱情,會列舉出一些簡單的條目,如愛學生,幽默,友善,博學……。通過學生描述,教師將一些描述的英文詞展示給學生,如“kind,humorous,caring,dynamic, hard working, enthusiastic,professionally-trained, creative 等等”。此時,雖然有些單詞學生沒有接觸到,卻能第一時間愉悅的記錄并練習這類詞,積極性很強。這樣課堂上既讓學生主動自主的積累詞匯,又無形中樹立了教師威信。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情感。
比方說,教學中講童話故事相關聯內容時,學生首先對這一話題感興趣,列舉出很多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也愿意分享帶給人們的啟迪,然而,教學中,教師任務并不止于此,而是給予題材新活力。例如,可以將國外講授《灰姑娘》(Cinderella)案例引入課堂,如下“At midnight, if Cinderella didn’t come back to her horsecart, what would happen? ”當學生回答“She would change back.”此時可點評,“要做個守時的人(to be a punctual person)”。講到此時,學生思路豁然開朗,恍然大悟,創新性的回到課堂中,自我探究更多深層含義,交流更主動,思考更活躍,儼然課堂是他們自己的領地,收效很好。
教育心理學教奧蘇泊爾的“先行組織者”理論指出,預習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若英語學習中,學生提前主動預習新課,將部分內容先行理解內化,并發現疑難,有利于學生課堂聽講及參與活動能力,從而能最大量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英語注重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如何合理安排和計劃四方面提高是學生的主要任務。首先,聽與讀是語言的輸入環節,將輸入內化在有機體內,經過加工再造,最后輸出說與寫方面能力。英語教學開始時要鼓勵學生不僅僅在課堂上練習,課后也要利用一定時間聽讀,形成每日堅持聽讀的習慣。
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發現記憶詞句越來越得心應手,學習干勁增強,逐漸轉變成良性自主學習習慣。之后,我們再激發學生為自己創造英語練習情境,讓學生盡可能多的使用英語,如每日的課堂匯報、情境再現等活動讓學生主動張開嘴,有話可說并養成學生堅持記英文日記習慣。當然寫作最初可以利用教材內容。例如學習八年級課文中交通方式與形容詞副詞用法時,讓學生調查班級內同學們上學的交通方式并分析比較優缺點,學生會主動模仿課文中的相關語句,表達書寫方面得心應手,擴大了訓練力度。
學習計劃可以確保學生不浪費時間,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這樣按計劃優化自己的學習,學生每日都有成就感,更加自信。
教師在指導學生制定計劃時,既要有全體性之道,又要兼顧個體差異,個別指導。對于共性方面,學生要明確學習的整體目標,要讓自己知道每天具體在做什么,每周、每月的預期目標以及方法手段。對于個性方面,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或略高一點,那種“挑一挑可以夠到”的情況。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表安排行為,不必他人叮囑,自主完成。
總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學生處于轉型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給予學習英語的方法指導,養成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