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芳/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
南丁格爾為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要求,它不僅要求護理工作者的合格的護理技能,還非常重視護士的品德教育,并提出了“服從、節制、整潔、恪守信用”這樣的紀律層面的要求。顯然,以上要求屬于理想狀態,是護理工作者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奮斗目標,倘若我國各地區所有的護理工作者均能實現該目標,那我國的護理工作水平走向世界前沿將指日可待。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護理工作者的水平層次不齊,主要表現在東部、中部、西部的地區差異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城鄉差距上。當然,這樣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各異所決定,但是同時,一旦定位到各個具體地區,我們發現,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護理專業教學單位未能培養和輸送出足夠的“德才兼備”的護理人才。
盡管藏區也有傳統的藏醫系統,但是在徹底解放及民主改革之前,藏區尚且處于農奴制社會階段,真正能享受到藏醫服務的還是社會上層和少數群體,普通的群眾飽受疾病之苦,加上護理知識的欠缺、藏區群眾的飲食結構等原因很容易使得小病一不小心變成大病,死亡率很高,藏區群眾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藏區解放及民主改革之后,內地的先進醫療技術及護理知識被帶入,但是到目前為止,拋開技術型較強的手術等醫療技術,護理依然是藏區醫療的短板之一,且從當前護理人員的綜合水平來看,根源很大程度上就在藏區護理學校教學工作中。
就目前藏區的護理工作從事人員的學歷結構來看,大專及本科學歷在其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即當前藏區護理人員主要是由中職學校的大專及本科學歷組成的教師隊伍,而各個高校的教師隊伍已經是以碩士,甚至是博士為教學隊伍主力。當前中國教育發展大形勢是國民教育向高等教育看齊,近十多年各級高校不斷擴招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這使得相當部分中職教師職業安全感和教學信心明顯降低。加上近些年相當部分中職類學校的高職化、被兼并,甚至關閉,學校生源質量的不斷下降,使得藏區中職類學校教師就是再竭盡全力進行教學,對于學生的成績和實踐操作能力也是無能為力,低進低出似乎成了一種“共識”。
前文已經提及,南丁格爾已經對于護理工作者提出了最基本的“服從、節制、整潔、恪守信用”這樣的對于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且已經得到了整個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但是問題就在于目前在藏區,群眾對于護理工作者的品行操守的口碑并不高,甚至筆者曾經聽多次聽藏區群眾說過在醫院中最害怕的事就是看護士的臉色,由此可見其職業道德水平實在一般。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中職學校護理專業教師,認為問題就出在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要求過低或者強調過少導致的。
很多護理專業的學生反映,她們在學校學到的有些知識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已經是過時的或者是無效的。筆者仔細反思,認為這與一線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與時俱進、堅持學習有很大的關系。與醫科大學等高校相比,中職類學校護理專業教師最大的缺憾就是很少有機會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他們的做法更傾向于學院派,即容易從學理上分析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與現實的對接和溝通。這使得這部分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往往不是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無法很好地滿足社會醫療護理的需要。
當前的中職類學校教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盡管在進入學校工作之前,這部分教師都是本專業的佼佼者。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與各類大專甚至本科院校相比,該群體的平均學歷水平普遍較低,他們中很多人是優秀的“教書匠”,卻普遍缺乏“醫學家”的理想。而中職生也是剛剛告別初中階段的青年,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也正在形成,教師作為其職業的領路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工作和學習的作風和習慣。
任何一項教學工作都是需要物質作為保障的。由于對護理教學投入不夠導致護理教學中優秀教師的流失、課程數量和質量安排的“將就”、對于學生質量的低標準等,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藏區中職類學校護理專業畢業生的質量。
總之,盡管實現國民的高等教師是整個國家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但是從藏區目前的具體形勢來看,尤其是從醫務人員的具體結構來看,大專及本科學歷依然是當前從事護理專業教學的教師的主力。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藏區客觀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中職類學校,尤其是衛生類學校的投入、建設、升級改造等要從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南丁格爾定義的護理學的概念:"擔負保護人們健康的職責以及護理病人使其處于最佳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