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時期高校團委的根本任務是幫助當代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的“四有”社會主義公民,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扮演亦師亦友重要角色的高校輔導員工作任務不謀而合,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時期高校團委所面臨的形勢和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高校團委要在輔導員的幫助下,以全新的理念去迎接新的挑戰,抓好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導、管理工作。
新時期,圍繞十九大精神,高校團委工作始終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為重要指導思想,深入學習并貫徹落實黨的各級會議特別是十九大精神。以擴大基層團組織的有效覆蓋為基礎,以提高基層團組織的服務能力為核心,以大力加強基層團組織的制度建設為保障,并以切實加強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為重點,在校黨總支及上級團委的領導下,立足于本校的辦學特色,并結合當前的國內國際形勢,不斷推進團的思想建設與組織建設以及各類文化活動建設等,進而不斷提高基層團組織的服務能力、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輔導員應配合高校團委努力改進工作作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入到基層中去,以身作則做好各項工作。同時,要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黨性鍛煉,明確入黨動機、公正廉潔,經得起各種誘惑的考驗,要始終保持以昂揚的銳氣、蓬勃的朝氣以及浩然的正氣塑造高校團委的良好形象。除此之外,建立并完善高校團委組織及各分團委組織的各項工作制度,包括完善共青團員團內推優制度和團內干部考核制度等。有利于加強團的組織建設,增強團組織的戰斗力,同時還可以使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得到制度的有力保障。
大多數高校分團委由于各種客觀因素而處于自我封閉的狀態,作為輔導員及團委負責人應大膽打破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封閉界限,應積極組織和動員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積極與社會愛心機構等基層團組織建立良好的關系,加強交流與合作,相互學習、共同促進,讓大學生走出象牙塔。另外,輔導員還可配合各分團委在學校附近的群眾性服務機構或政府機關中,選擇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單位作為共青團組織的掛職鍛煉基地,并定期有組織地派選學生到這些單位進行獻愛心活動。這樣不僅有利于協助這些單位開展相關工作,同時還有利于鍛煉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輔導員應積極配合校團委及各分團委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定期組織重點團隊開展志愿者獻愛心活動。例如,我院與對接的上海天平街道“陽光之家”愛心學校以走過10個春秋,不論嚴寒酷暑,我們始終堅持著志愿者的輸送,帶領愛心學校的學員感受音樂的魅力;同時我院堅持每周開展田林路愛心學校活動,通過器樂、聲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有機結合,為一群特殊學員們遞關懷、送溫暖。同時,分團委應成立由分團委書記及學生會主要學生干部組成的綜合考評工作小組,在輔導員的組織引導下始終貫徹“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切實做好評優工作,審查與監督工作要做到及時、到位,嚴格把握考評的各個環節。首先,通過各年級學生干部層面進行全面宣傳,然后再由各支部團支書組織各班召開支部動員大會,進而各支部擬推薦符合條件“優秀個人”。院級團委必須對所上交的個人和集體評優申報材料進行認真評定、審查、答辯、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后向上級團委推薦先進個人和集體。校團委最后對先進個人和集體進行復審、校級表彰、宣傳典型、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勉勵全校大學生發揚優良作風、戒驕戒躁,以促進全校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真正成為適應社會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構建和諧校園大力培養高素質和高水平人才,已成為當前實施素質教育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高校團委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中流砥柱,輔導員是大學生的直接管理者,他們在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等方面均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做好高校育人工作,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抓好基層團委工作尤為重要。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輔導員應充分發揮團委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