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傳統行業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隨著廣泛普及和應用的互聯網,也改變了傳統的貿易方式。目前,在外貿行業的各個領域,都開始廣泛滲透跨境電子商務,而社會亟需大量電子商務人才。作為培養人才重要基地,高職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應對跨境電商教學改革不斷探索,以培養更多優秀的外貿人才。
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規范和支持跨境電商中的相關報關和報檢、操作平臺等。為此,需要國際貿易專業跨境電商方向教學具有時效性,對這些課程內容及時更新,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并沒有重視這部分內容,依然將傳統的外貿理論作為教學重點。學生在畢業后走向工作崗位后,對跨境電商方面的知識未能真正掌握,因此對工作不能很好的勝任。
作為一門具有極強操作性的專業,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對更多優秀的技能型人才進行培養。而實訓部分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非常關鍵。實訓主要是由兩部分內容組成,既校內實訓和企業實習。目前,在高職院校教學中,教師指導操作模擬,是校內實訓等主要模式,重點是對進出口的操作平臺進行模擬。盡管有著一致化的流程,但和實際操作還有很大差距存在。跨境電商企業通常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但一些企業出于保密原則,其核心業務,根本不讓實習生接觸。因此,一些實習生只能扮演輔助助理和打雜的角色,在實習階段,不能真正學到相關知識,不具備一定的上崗能力。對于一些實習生,雖然一些企業愿意接納,但也只是有限的人數。因此,一些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學生,沒有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真正掌握。對企業實習價值也沒有真正體會,導致就業難和跳槽問題屢見不鮮。
對于高職國家貿易專業,需要優化課程體系,在專業建設的設置方面,應對人才培養與相關技能的匹配高度重視。將培養網絡外貿交易的復合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這就要求課程體系建設應對接國際貿易相應的崗位,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并且能正確區分跨境電商專業知識與其他相關課程的交叉知識點。應立足于跨境電商,對相關課程體系進行設置,如國際結算、報關和報檢、國際市場經銷等相關專業課程。而營銷類和技術類課程,是電商類課程開發的主要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對不同跨境電商的運營方式充分了解,通過開展全真的跨境電子商務操作,指導和培訓學生進行平臺開店和操作等。
一是在校內實訓方面,由傳統的模擬傳統外貿流程體系,向跨境電商實戰體系轉化,由教師為主導,轉化為真實的項目。具體實施策略為:以小組和個人為單位,對一些跨境電商平臺,如亞馬遜和全球速賣通等經營的產品進行模擬,通過一系列崗位實際操作,如網路客服、支付收款、報關報檢和網絡營銷等,對學生的操作能力進行鍛煉,為將來更好的滿足崗位需求提供保障。
二是在校外實訓方面,對學校與跨境電商企業合作的有利渠道積極拓展,將校企合作的平臺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例如,為了使學生對跨境電商企業的經營內容和管理模式初步了解,可帶學生去跨境電商企業參觀。同時,為了讓學生掌握企業需要的知識和能力,還可對學生進行培訓,并邀請企業代表為學生進行講座。由校企雙方對實訓中心共同構建。立足于市場需求,對實訓課程進行構建。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企業還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定崗實習的機會,或者提供相應的貨源。通過這種校企合作的方式,既為企業輸送更多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相關操作能力,真正實現了企業和學校的雙贏。
為了更好的促進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跨境電子商務方向的課程改革和專業建設,需要對現階段課程改革的現狀和必要性充分了解。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徑,從加強實訓建設,建設合理地課程體系,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為著眼點,以其培養更多復合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