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1]。建設優質的免疫學教學資源是推動混合式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根本所在。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運用多種教學工具與設備、媒體和教材、將互聯網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最終達到優質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總之、混合式教學是線上學習和傳統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2],將傳統教學與數字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綜合運用聯通主義、構建主義的學習理論實施的一種教學策略。它是網絡環境下發展起來的教學策略,也是基于網絡教學平臺建立起來的教學模式,而其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包括學習內容創建、管理與共享等,通過網絡能使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與學生討論、答疑、作業等結合起來,使網絡承載教學信息,代表教學過程,自然地就能促進有效教學的發生。所以教育技術界的這場深刻的變革或將成為教學改革的突破點。
《免疫學》是高職醫學教材中比較抽象的科目,有很多內容很難闡述清楚,因此門課程內容復雜、微觀、零碎,其內容涉及生物化學、遺傳學等知識,尤其那些剛接觸醫學內容的大一、大二學生而言,對于這些相關科目的基本知識的了解甚少。而且很多學生在課下反應此門課程內容枯躁無味、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強烈要求教學工作者們尋找一種確實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學生對《免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與態度。
眾所周知,互聯網技術已滲透大學生生活的多個方面,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的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上課不再是他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等各種媒體網絡工具能夠實現他們獲取多元化知識的途徑[3]。他們不喜歡長篇閱讀,也不習慣長久坐在課堂聽課,而他們卻感興趣于吸引眼球的網絡來源圖片,他們喜歡一心多用,熱衷于移動網絡。
根據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搭建一種適合學生學習與激起學生興趣的高職免疫學課堂內容的學習信息平臺和便捷易用的網絡教育教學的平臺,是促進有效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此平臺的建立需教師們的適當引導、監督與管理,使學生能夠自主使用資源實現學習的目標。從而實現了學生們所希望的復雜難懂的免疫學課堂的多樣化的學習選擇要求。
雖講授與案例融合法、情景教學法、自然教學法廣泛應用于免疫學教學中能很好地幫助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的學習興趣不高,并不適合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
而在免疫學教學中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能突出學習活動的交互性、靈活性和個體性,突破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免疫學基本理論與相關重要知識點的學習在課內通過教師的講述完成,而免疫相關知識量的提高在課外完成。故這種高效科學的教學設計,順應學生知識技術體系的構建,克服了傳統教學法的弊端。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了學生思維,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免疫學知識點零碎、抽象、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認真聽教師講課就能掌握好免疫學的相關知識點,但他們不愿意利用課余時間去學習相關免疫學分散、碎片的教學資源,而這種被動式的學習方法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分析大學生學習習慣和心理特點,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便捷易用的網絡教學平臺和高效科學的信息平臺,才能使學生通過自主使用資源實現立體化、個性化、系統化的學習,達成學習目的。
(1)提高系統化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師要對教學模塊進行合理的綜合設計,確定哪些知識可以通過面授課堂中獲得,哪些可以通過混合式教學在網上學習來實現。因此,教學提高認知提煉能力,課程整合能力及環節設計能力。
(2)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環境下,教師需學熟練應用網絡媒體及網頁制作,微信,QQ軟件等,并學會運用PPT及WORD辦公軟件,并能進行視頻的合并、剪輯、提字、增加字幕、特效等后期編輯。這是教師能力改變的重要的一環。
(3)教學實施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課前引導,線上學習,面授課堂,課后評價階段。而無充分的準備無法完成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部過程。如果教師缺乏實施教學全過程的能力,那么不能實現混合式教學的良好效果。
混合式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所以要使教學資源多樣化與完善化尤為重要,并且是我們一直探索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