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校企合作視域下,中職院校需要持續拓展和創新教學內容和目標,轉變傳統的教育思路,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在當前的人才培養中,需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專業技能,這樣可以促進中職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有著良好的德育教育意義。
中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學校在德育教育中需要突出這方面的內容。在德育教育中,需要引入企業元素。企業關注職工的一絲不茍、堅韌不拔、嚴謹、敬業精神、勞動習慣以及勞動態度,關注職工的品牌價值觀、工匠精神等等,學校需要利用校訓、校風等影響學生,讓學生了解這些精神內涵,豐富自己的素養。在設計學校德育活動的過吹,學校需要在活動過程中貫穿這些精神內容,例如可以加入工匠精神的內容,學校可以組織開辦匠心文化的活動,邀請畢業學生到母校進行個人成長演講,利用勞動模范以及首席技師活動,促進班級和系部的連結,讓相關的師生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力量和沖擊,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工匠精神,可以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的價值。
當前背景下,中職學校在實施德育培養時需要規范德育教育目標,使用合理的德育激勵制度,確保學生在校園中可以規范自己的品德,持續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學校需要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利用有效環節、手段和方法落實激勵制度。為了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可以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現代化建設激勵制度,需要確保物質和經費的供給,加強對于相關教育活動的宣傳,在構建有效機構的前提下可以開展培訓活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進步。同時,學校可以使用輿論宣傳和獎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規范行為的自覺性,這樣可以順利開展德育教育,確保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例如,學校可以使用資金幫助,設立相關的補助資金以及獎勵基金,這樣可以發揮學校的職能,創設良好的學校德育氛圍。
中職院校的德育課程有著一定的重要性,是完成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和基礎,也是德育教育改革的重點。所以,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及企業提供的崗位要求和時代的發展變化。第一,需要落實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培養學生修養和品格的關鍵,是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基礎。第二,加強思想政治,只有具備完善的、正確的政治觀念,才怪呢確保學生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路上持續前進。第三,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當前的學業壓力以及就業壓力在持續提升,他們在就業和實習期間面臨著較大的困難和挑戰。對于他們來說,必須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能力,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在職業教育中,學校需要創設教育的模式和內容,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1]。
在整合德育資源的過程中,第一,需要利用企業文化資源落實德育工作。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可以利用自身的德育資源培養校企合作的人才。在落實德育教育過程中,需要在德育工作中融入企業文化的內容,促進學校和企業的對接。學校相關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強和相關企業的溝通,加強對企業文化的了解,讓學生盡快適應當前的企業文化氣氛。第二,深度發掘學校中的文化資源,輔助德育教育工作。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收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比較大。學校首先需要構建完善的校園文化,例如引導學生發展環保意識。在構建環境文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共同建設干凈衛生的校園環境,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講衛生以及愛干凈的習慣。同時,學校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引導學生遵循相關的衛生習慣和行為習慣,讓學生在進入崗位之前,具備一定的制度意識,這樣可以發揮學校的文化建設作用,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遵紀守法[2]。
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下,學校需要落實工學交替的現代學徒制實習制度,讓學生參與認識性實習活動,利用現場參觀體會以及實際企業介紹讓學生了解企業,并且了解相關的規章制度和職業素養要求,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根據每個學期的學習情況,安排學生參與工學交替的頂崗實習活動。學生在了解崗位技術要求的同時,可以認識到相關規范要求,并且逐漸適應當前的企業管理,可以顯著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技能水平、思想素養,可以達到企業對于職業道德的要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能體會企業的文明禮儀、工作流程等具體企業文化內容,了解到企業文化這種企業精髓的重要性[3]。
校企合作視域下,學校需要利用新載體發揮教育的作用,構建結合學生活動以及教學實踐的德育體系,確保德育教育可以走向企業和社會,促進學生體驗道德行為。一絲不茍、堅韌不拔、愛崗敬業以及遵紀守法屬于當前的重要德育培養目標。在校企合作情境下,學校需要提供相關的場景和情境,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