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在合理運用各種教學要素的基礎上,以較少的投入推進學生三維目標的進步和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高中思想政治課在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和本學科特有的規律的基礎上,以教育目標和教學目標為準繩,合理科學運用各種教學因素的基礎上,經過精心組織,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社會參與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大限度的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
新課改推動了高中政治課的改革,教學低效現象還客觀存在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教學的目標在于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然而只要高考的指揮杠桿存在,就迫使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放在教學任務的達成上,放在高考占比率大的知識點上,采用灌輸式的方法,不進行系統的講解。讓學生把高考的重點知識背熟,沒有對學生的學情和學法進行分析,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考試定教學。讓學生熟記知識書本知識,對能力與情感態度等目標的忽視,造成三位目標的分離。
在教學中教師沒有認真的對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對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不準,不能深入淺出的剖析知識,使得教學內容枯燥無味,缺乏趣味性,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再者,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不問題太過容易,起不到啟發思維的作用,要不問題太難,使學生感到太難學,失去了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將問題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既感到有一定的難度,又有解決問題的可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使學生背書知識點,使學生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政治只需要背一背就可以,造成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不足。學習效果不理想。
新的課程理念主張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趕進度和完成教學任務,課堂處于“你講我聽”,“你問我答”。課堂永遠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在下面說話的,打瞌睡的。學生沒有主體意識,課堂教學難免低效。
高中政治理論性比較強,學生一般很難理解,特別是生活與哲學部分,學生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很難理解,而且老師認為課堂交給學生,會造成課堂秩序混亂。于是老師就只采用講授法,并沒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很少采取 案例分析,活動體驗。小組合作學等方式,學生在課堂上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缺少思考。
有效教學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能力提高,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針對高中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下對策。
1、轉變教師灌輸者的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充當著知識的傳遞者的角色,將書本上的知識一字不差的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則處于被動的接受者的地位,所以在教學中應該轉變教師灌輸者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一切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跟學生是一種教學相長的關系,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差異,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的師友關系。
2、樹立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觀念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學生獲得知識是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去建構和理解知識,俗話說“授人以漁”,就是將方法傳授給學生,如果只是將結論和現成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最終學生還是學不到任何知識的,反倒會造成他們思維固化,失去主動思考和學習的習慣。阻礙他們創新,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將答案告訴給學生,而應該讓他們自己動腦子鉆研,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分析和探索時間和空間,允許他們各抒己見,將課堂留給學生,老師適當的點撥,培養他們創新思維,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學習。
1、善于肯定學生,不急于否定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別人的贊揚的,在教學中,特別是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學生,我們不應持有任何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給他們帶上差生的帽子,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其優點,在發現問題時,與他們耐心交流,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發現他們身上的每
一個閃光點,這足以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對待老師的態度,激發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樹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他們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
2、尊重差異,客觀評價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具有別人所不具有的特點,這些學生的外貌,性格,學習等方面存在差異,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形同的葉子,同樣的,也找不到兩個相同的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平等的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教師應客觀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形成性評價有助于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問題,及時改正教學方法,終結性評價考察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客觀的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改進學習方法,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1、轉變學習方式
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處于被動的狀態。思想政治知識都過于抽象,特別是生活與哲學部分,他們來源于生活和實踐,又高于生活和實踐。如果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不經過親身的經歷,思維的碰撞和嘗試,學生是很難掌握和運用的,更別說發展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了,因此就要適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行新的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情景,提供合作探究的內容,機會,并給予適當的指導。
2、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第一,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可以對教學內容有初步的認識,發現難點,提高課堂聽講率,課后復習,是對知識點的一個鞏固,克服遺忘。第二,養成關注時政的習慣。政治知識很多都是與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的。第三,養成記筆記,歸納知識點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