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菊/唐山市交通運輸技工學校
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時,要始終堅守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明確學生們的主體課堂地位,班主任們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效用,不能約束學生們的身心發展,要給予學生們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適時的進行和學生們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帶動學生們學習各類知識,用行動來潛移默化的感悟學生,構建一個班主任和學生溝通的心理橋梁,加大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一個情感豐富的德育教學環境,讓學生們的身心發展可以更為完善,指導學生們的心理變化,和學生們平等的進行交談。
目前,我國學生們的課業負擔比較大,老師以及家長們會過于重視其成績的高低,為學生們設定其學習目標,進而忽視了學生們的心理訴求。處于學習階段的學生,其自身的身心發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其自身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比較短,會重視他人給予自身的評價,渴望他人認可自己。很多家長會為了給予學生們一個更好的教學環境,會出外工作,離開孩子。這就使得孩子和家長們的溝通匱乏,相處的時間也比較少,當孩子們遇到困難時,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身心發展會變得健康。
目前,我國學生們都是處于一個溫室中,在家人的關懷中長大,所以其所能接受磨練的機會比較少,導致學生們的心理素質低下,很多學生們在遇到困難時會一味的退縮,不敢直面迎接挑戰,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層面上,一點小事都影響其心理狀態,讓其心理情緒產生波動。還有一些學生其自身的性格過于沖動,其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導致其人際交往緊張,遇到事情無法和他人進行溝通解決,所做的處理方式也比較偏激,不會再三考慮處理。班主任所開展的德育教學工作落實程度低下,其仍舊停留在只說教不實行的階段,沒有深入的貫徹學生們的各類行為以及心理變化特征,忽視了德育實踐教學的重要效用,更無法和時代保持一致的步調,降低了學校的整體德育教學效果以及質量。
在學習時期的學生,其對于各類事物的思考能力低下,不能精準的判斷出事物的正確性,更不會聽取他人對自身的意見,對此,班主任需要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同時發揮出自身的領導效用,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利用自身來樹立榜樣,感染學生,用自身規范化的行為習慣去帶動學生,使得學生們都能積極主動的培養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明辨事物的能力,分出事物的對錯,尊重學生,采用平等交流以及溝通的方式來縮小班主任和學生之前的心理距離。
想要確保班主任和學生之間心理溝通的有效性,班主任們就必須要深入的了解學生們的心理變化特征,針對其情緒變化進行德育教學工作,讓其心理溝通可以進行的更加的順暢。通常,學生們會對外界的一切新鮮事物感到好奇,一些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言論會讓學生們產生叛逆等不良心理情緒。因此應先拉近初中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愿意主動向老師傾訴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小秘密,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德育教育。比如確定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趣味性的比賽游戲,班主任可與學生共同參加,與其他的班級進行比賽,帶動每一個同學參加的積極性,同時班主任的參與,可提高學生強烈集體榮譽感,促進二者之間更好的交流。
班主任可以善于利用上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對學生進行隨機教育,教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利用生活中點滴小細節,發掘教育深層意義,在恰當的時機,引導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正確認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比如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初中生對于網絡世界并不陌生,由于他們年齡比較小,剛剛接觸網絡,對網絡中五花八門的內容沒有基本辨識能力,與青少年時期健康成長相違背的網絡內容沒有抵抗能力。為防止學生出現叛逆心理,班主任應主動探究網癮產生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分析問題。
班主任開展德育教學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價值觀念,和學生們進行更為深度的心理交談,搭建師生橋梁,讓班級內的各個學生都能友好的相處在一起,提升整個班級的凝聚力,讓學生們的道德品質得以保障,使得其教育環境的水平變得更好,將德育教育和心理溝通連接在一起,共同開展教學活動,端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們認識到生活的美好,提升學生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們現代化的思想道德觀念,盡可能的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