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思雨/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外國語學校
高中生作為國家民族未來的希望,必須要掌握相關的法律素養。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方面,國家,個人,社會之間確實存在著短板。盡管投入巨大的精力,但該發生的依舊會發生,該存在的依舊會存在。當今社會,縱觀青少年犯罪的事例以多不勝數[1]。他們正處于青春萌芽的年紀,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心智的不成熟或是行為的不規范,往往在一些方面就會令他們誤入歧途,令他們游走在法律的邊緣。
當代中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實際也和我國當代的一些人文環境因素有關。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來文化涌入其中,與我國傳統文化進行猛烈的碰撞,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當中的一些糟粕,也深入其中。中學生面對這樣的時候往往疏于防范。比如時常發生在校園內部的攀比之風,爭執之風,這些都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潛在因素。高中時期的一些外在因素和自身條件成長到一定階段,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出一連串問題。
身為一名九零后,都曾經歷過那個時代,筆者換位思考之下很容易理解當代青少年的一些特性。他們青春,陽光,意氣風發,但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一些影響。自身法律意識的淡薄,尤其是在當下現代社會中,互聯網等一些移動端的興起,在某些方面給一些不良因素提供的一定的傳播途徑。青少年高中生會通過這類便捷移動端獲取其中的一些東西,而這些便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心智。例如我爸是李剛事件。A學校兩派男生因小事大打出手所造成的校園流血事件。這都是一些比較典型的事件案例。從傳播途徑和社會整體的法律環境中都對高中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素養一詞,本身是對個人的一些言行舉止所做出評判的一個簡要標準。可以更簡單的說是大致概括了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它既是一個帶有主觀能動性的詞匯,更是一個具有彩色評判標準的中性詞匯,這也是它本身一種大致的體現。法律素養,則是在法律這塊領域所要掌握必備的基本素養。
對于高中生來說,學習法律素養方面的一些內容同時也是一個學無止境的過程。作為高中生,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努力完成好學業,在完成學業的同時也應培養和建立起良好的良好的素質,響應國家號召。素質本身既包括心里方面,行為方面,法律方面。從量變角度來看,三者間既有共通亦有矛盾[2]。
高中學生與法律素養之間的共通性。高中時代是我們德智身心發展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過程融合各個方面,要健全德智體美法各項發展,從以上方面來作為看待問題的角度,由此可以的得出兩者之間確實存在著共通。
高中學生與法律素養之間的差異性。很多人認為,高中階段青少年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而法律這方面,并不是高考所考核的對象。所以對于一些家長和學生來說,認為學習法律就是在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有這些閑工夫還不如多花心思放在學習上。這種觀點確實也存在在一些人的印象中。這也是法律素養和高中生之間的矛盾所在。
學校方面也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利用學校大廣播,開設相關課程來讓高中生進一步了解法律素養。方法上要告別傳統枯燥課堂的模式,盡量采用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性,也可以多多開展一些這方面的課外活動,宣傳記錄片的播放。
老師和家長更需要以身作則,為青少年的成長樹立起榜樣,與學他們多多進行交流交流,及時解決學生們日常所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正確的疏導,為學生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家庭氛圍。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些必要結論,雖然在現有階段,法律素養和高中學習確實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按照長遠利益去思考問題,學習法律素養便是大勢所趨,必行之事。
高中時期的學生,心智身體已漸漸成熟。他們身上不僅擔負著個人和家庭,更是國家民族和未來的希望,往后的他們,就是這個國家,這個時代的主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無論將來何時,我們從事各行各業,只要生活在這個社會里,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行為約束規范。對法律,對任何事物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桿秤,為新時代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對于高中生法律素質方面的教育,這一步是勢在必行的,關鍵在于方法,身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新青年,高中階段正是人生最耀眼最該接受成長的階段,對于中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更是一步都不能落下。國家,社會,家庭,學校,個人,都要有相關的認識和實踐。中學生自己更應意識到肩上的擔子,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1]張鴻飛.以“素養發展”為導向的高中政治課深度教學探析[J].學周刊 ,2018(08):53~54.
[2]秦楚玥.論高中生如何提升法律素養[J].中國高新區,2018(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