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洋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現代人的各種情緒病十分泛濫,原先只是在成年人身上才有體現的抑郁情緒變得越來越低齡化。不少高中學生也因為繁重的學業、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而變得壓力重重。長期積累的壓力得不到有效釋放,久而久之就成為了抑郁情緒的“導火索”。因此,在新形勢下,研究高中學生抑郁情緒的原因和解決之道變得迫在眉睫,每一個高中學生也應該從自己做起,減少負能量,做一個積極健康的陽光少年。
在我國,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每一個高中生都“深受其害”。不管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給學生灌輸的思想和理念就是“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之下,每一個高中學生都不堪重負,身心疲憊,在不能正確處理好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之時,更是助長了他們自身對于沉重學業的不良情緒。同時,在“唯分數論”的影響之下,學校和教師將學生按分數人為的分為“三六九等”,優等生享受老師特殊關照,對于次等生,老師則不管不問,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也讓不少的后進生感到十分的挫敗[1],這些都在無形中加大了他們的思想負擔,成為了高中學生抑郁情緒形成的“頭號殺手”。
現如今的高中學生基本都是零零后。這其中部分學生大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缺少像二胎家庭那種兄弟姐妹間的相處交流,因此與人的溝通交往能力較弱,在人際交往中容易碰壁。高中教學重視學生的智商教學,對于情商教學鮮有涉及。低情商也是造成高中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出現問題的一大原因之一。學生現階段的任務主要是應試,而非對人際交往能力的考察,有些學生因處理不好和同學、老師之間的關系,而形成對他們的強烈抵抗情緒,循環往復的惡性循環得不到紓解,更是不利于學業的進步。總而言之,不少的高中學生都紛紛表示與人相處很累很難,自己常常陷入人際交往的“泥潭”中無法自拔。由于人際交往不順而導致的抑郁情緒也是比比皆是。
現如今的高中學生大都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人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的“小花朵”,對于外界的認識十分膚淺,對社會環境沒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認為“想要什么,我就可以得到什么”,甚至會形成“既得式不滿”這類心理狀況。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幾乎沒有經受過任何形式的打擊和挫敗,家長的“溫室式”培養方式讓高中學生變得無比嬌弱,一旦遇到不得意之事,就會積壓不滿情緒;同時接受不了他人的批評意見,畏懼挫折。沒有任何的抗打擊能力,心理承受防線一擊即潰,抑郁情緒漸漸變得如影隨形。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高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不鉆牛角尖。在高中學習中,成績的高低優劣自然存在,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成績差而看輕自己,產生強烈的自卑情緒;也不要因為一次較優的考試成績而沾沾自喜,忘記腳踏實地積累知識。同時,每一個高中學生還應該學會在繁重的課業負擔中釋放自我,找到一個突破口將自己積累的不良情緒統統釋放。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談心,或找一兩個熟悉的朋友彼此傾訴,亦或是通過聽音樂、閱讀等來緩解壓力。只有學會自我放松和自我調節才能在高中學習階段中如魚得水,也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種抑郁情緒的不斷滋生與影響。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過程其實是很微妙,只要把握好了那個“度”,凡是皆好商量,而一旦越界,則變得劍拔弩張。因此,為了更好的與人相處,維護良好的朋友圈關系,每一個高中學生都應該從自身做起,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做一個真正意義上誠實且謙遜的人。在高中階段,人際交往在高中學生社交生活中占據的地位十分明顯,只有順暢的人際溝通交往方能讓學生在一個愉悅且富有人情味的氛圍中快樂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個性特點了如指掌,制定的教育方案因此也變得更加的有的放矢。為了有效緩解學生的抑郁情緒,家長應該一改往日“言聽計從”的教育方式,在生活點滴中不斷提升孩子的抗打擊能力,讓孩子明白挫折和打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挫折和打擊面前一蹶不振[2]。只有具備了堅韌不拔的性格,孩子面對以后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大風大浪”都會顯得毫不畏懼了。另外,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理解,在學習時懂得張弛,在交往中領悟寬容。擁有堅毅的性格,懂得理解寬容,學生的心態會變得更加的積極陽光,各種抑郁情緒“知難而退”。
高中生在學習壓力和生活壓力的交織影響下,容易形成抑郁等不良情緒,吾儕高中生要做的,不僅是避免煒疾忌醫,更是調整好心態,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迎接生活;同時,家長和孩子應形成合力,一同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1]孫科,楊光遠,謝俊.認知行為治療對青少年抑郁癥病恥感的研究[J].廣東醫學,2017,38(13):2022~2024.
[2]黃子弋,湛峻琳,李朝霞.高中生抑郁癥病恥感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3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