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麗
綜觀小學生課外閱讀教學實踐,特別是高年級小學生,其已經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識字面也不斷擴展,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也不斷增強,教師要逐漸拓寬課外閱讀范圍,為小學生選擇閱讀內容做出有效指導。當然,一些學生對讀書有不同的認知,教師在指導課外閱讀時,要從閱讀興趣上來激發,挑選合適的讀物,引導學生拓深閱讀量。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尊重小學生自己的閱讀想法,而非嚴格固化閱讀內容,反而抑制了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性、積極性。一方面圈定一定數量的經典詩詞誦讀作品,讓學生從古典詩詞的閱讀中品味傳統文化中的豐富給養,感受千古美文的文學熏陶,還可以從經典詩詞誦讀比賽中來營造古文學習氛圍,激發學生閱讀更多的詩詞。另一方面推薦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相關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拓展閱讀,落實重點訓練項目的課外和優秀的課外讀物,營造課外閱讀書籍網絡,讓學生能夠從讀書中感受文學氛圍,增進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再者,推薦名家的作品進行課外 閱讀。比如在學習《草原》一文后,可以推薦老舍的《駱駝祥子》,在學習了《林沖棒打洪教頭》之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水滸》等作品。另外,對于不同年級的小學生,根據其認知水平來適當導入相關課外讀物,構建年級讀書社,讓 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實際來選擇喜歡的讀物,提升文學素養。
課外閱讀不同于課內閱讀,需要更高的自主性。對于小學生,因缺失相應的自制力,我們可以從營造班級閱讀氛圍上來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啟發學生的閱讀意識,從學生間的閱讀體驗中感染更多的學生投入到課外閱讀中。比如可以設置班級讀書角,結合班級課外閱讀需求,收集和整理不同的閱讀讀物,同學們也可以將自己家的讀物拿出了,共同分享和閱讀,這樣就能夠快速整合課外讀物,便于不同的學生選擇喜歡的讀物,還能夠從相互傳看、資源共享中獲得更廣的閱讀范圍,拓寬小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比如設置固定的閱讀時間,為了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我們可以利用晨讀時間,安排自主課外閱讀內容;在每節課的預備鈴后,誦讀一首詩歌;每兩周安排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鼓勵學生每天晚上堅持30分鐘的課外閱讀。通過固定閱讀時間,讓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有,可以將課外閱讀與班級活動相結合,利用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形式,來激發更多的學生愛上讀書。比如組織讀書成果展示活動,以“好書推薦”、“精彩片段誦讀比賽”、讀書小報“讀后感寫作”等活動,貼近課外閱讀來倡導讀書習慣。還可以組織以課外閱讀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圍繞學生喜歡探索、樂于探究的心理特點,我們組織“知識性與娛樂性”相統一的“開心辭典”活動,來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鞏固學生的閱讀成果。另外,構建家校閱讀平臺,結合學生課外閱讀實踐,引入家長共同參與的課外閱讀監督制度,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課外閱讀,共同制定閱讀計劃,并對學生的閱讀情況給予反饋。例如對某些課外讀物的名字,閱讀時間、閱讀進度進行評價,來督促和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的。形成了積極、勤于閱讀習慣的小學生,他們的語文素養和寫作水平也將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現在很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尚未形成在閱讀時做批注、做讀書筆記等習慣,能自覺地去閱讀的小學生更加少。所以,需要從不同的閱讀方法指導中來幫助小學生從閱讀中多多收益。比如采用閱讀與寫作同行的方法,一邊讓學生閱讀經典詩文,一邊讓學生將經典詩文的內容寫在“詩文積累卡”上,還要將詩文的相關背景,作者概況,詩詞的意義,以及學詩的體會心得寫出來,來提升學生對詩詞的理解。第二是采用閱讀與摘錄同行方法。對于小學生,摘錄名言名句是一種有效的提升閱讀水平的途徑,也便于學生從模仿借鑒中獲得成長。當然,對于摘錄的內容,學生也可以進行改造或改寫,將之運用到日常的作文中。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要讓學生從閱讀和寫作的融合中,來主動學習、主動閱讀。比如對文中修辭的摘錄,擬人句、夸張句、比喻句等手法的學習;對寫人、寫景、寫物等邏輯層次的寫法,都可以摘錄下來以備自用;還有對于精彩的語句片段,也可以摘錄下來。另外,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做好摘錄,教師也要定期的給予檢查,督促學生從摘錄習慣中養成閱讀好習慣。總之,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要從學生實際,考慮學生的自我學習意愿,尊重學生的閱讀選擇上,創造性的進行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的快樂園地里得到最大的發展。
[1]蘇越.小學中段學生課外閱讀現狀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2]張正標,李星明.讓書香浸潤每一所校園——安徽省廬江縣實施小學課外閱讀振興工程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7(10):248~250.
[3]帥建萍.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華少年,2017(04):94~95.
[4]游麗麗.試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