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理工學院
信息時代下,學生和教師想要獲取圖書館中的文獻和資料,只需要登錄數據庫和光盤系統,在大量的文獻存儲資源庫中搜尋自己想要獲取的資料。這樣不僅大大減少了以往翻閱原始書籍的時間和工作流程,也為讀者提供了更加迅速和便捷的服務質量,加快并擴大了信息資源的傳播效率和影響范圍,使讀者能夠在短的時間內獲取到相應資源,從而促進了信息獲取渠道的便捷化。
傳統的高效圖書館管理模式,只能簡單地提供一些文本資料的借閱,由于場地的有限,文本資料存儲嚴重不足,因此借閱功能也相對低下,難以滿足廣大師生的學習和探究。但是隨著計算機系統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讀者只需要在計算機中輸入想要查詢的資料和數據文獻,就能輕易檢索和借閱。同時,由于大多文獻屬于電子資料,還能提供多人同時借閱的服務,大大提升了資源共享的效率。甚至一些高校還引進了自主上傳服務,只要是經過管理員審核過的資料,還能由教師和學生自主上傳,大大豐富了館藏資源的數量,促進資源即時共享。
隨著資源信息的豐富化,以及當代大學生需求的多樣化,傳統紙質的文獻載體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文明的加速發展以及信息資源的存儲需求。因此,高校圖書館管理者通過在計算機中輸入文獻數據資料和程序代碼,就能輕易地將電子文獻的容量和幅度增大,促進現代電子資源和文獻資料的豐富化,提升高校師生的使用效率[1]。
從需要文獻資源的群體來看,人們所處的地位和擔任的角色和對圖書掛文獻資料的需要之間相關。因此,人們對于圖書的需求,主要是想要達到教育、解放思想和生活實踐的目的。尤其在我國,高校師生都無法離開文獻資料,因為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和搖籃,對人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意義。因此在高校圖書館中,無論是傳統的歷史性文獻還是現當代流行文獻,都具有傳承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功能,圖書館作為保存這些資源的陣地,也具有歷史傳承的目的。
高校圖書館最大的職能之一就是保存和完善當前人們所遺留下來的文化成果。在傳統社會中,大多數信息都是分散管理的,人們想要查閱資料和信息,卻沒有正確的渠道和方法,因此各朝代的帝王建立了藏書閣保證大臣們查閱資料的功能,也就是現代圖書館的前身,但是這些文獻和資料很少對外開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國印刷技術逐漸豐富和發展起來,為圖書的管理和普及提供了基礎性作用,再加上社會功能創新作用的發展,圖書館作為現代化的藏書樓,成為向全社會開放的保存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主要陣地。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敏捷,具有極強的創新力創造力,教師在不斷開發其潛能的同時,也逐漸對其進行思想開放的教育和普及。因此,培養當代大學生,最主要的就是開發其身上無價的潛能。但是,大學生潛能的挖掘需要載體,除了依托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其頭腦中信息的有效性,使其充分利用圖書館中的文獻和圖書資源,從而可以遠遠不斷地獲得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當前,雖然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流程和形式已經趨于信息化管理,但是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還處于傳統的管理階段。具體表現為:圖書館管理者依然采取簡單的索引、采集和編目等流程,對紙質圖書進行管理,相較于計算機管理,效率低下,無法為讀者提供最先進和即時性服務。同時,圖書館資源由于歷史原因等問題,相對零散和分散,有些文獻即使計算機能夠檢索出來,但是在實際借閱中卻問題頻出,出現丟失和缺失的情況。一些高效只有在借書和還書系統中使用了計算機技術,信息化管理平臺依然沒有建成,因此管理模式依然處于落后階段。
現代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管理者都是老員工,雖然具備較高學歷和理論性知識,但是大多缺乏系統的信息化技能。對于圖書館管理流程和業務了解并不明確,甚至依然采取原有的技術方法清點和管理圖書,嚴重制約了圖書借閱質量。雖然一些高校引進了一批先進管理人才,但是由于管理技術的缺乏,一旦系統出現故障還要高價請求外部支援,大大提升了圖書館管理成本,制約著現代化圖書館的管理水平。
在信息時代下,保障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安全性尤其重要。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有限,管理技術缺失等問題,很多高校圖書館的計算機系統長期受到非法監視,為高校人才資源和科學研究造成了極大損失,嚴重時可能造成整個圖書館信息系統的癱瘓。這樣不僅大大降低了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效率,對校園文化的安全建設也提出了嚴重考驗。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能力、館藏質量和管理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因此,在實際的的高校圖書館管理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機計算基礎能力、通信技術等,加強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采集、整合、加工和整理工作,將所有的館藏資源分類整理好之后,全部錄入到高校電腦系統中,每一個資源做好編號處理,方便查詢和借閱。同時,借書和還書系統也要以計算機為載體,使讀者在自己的電腦中就能實現愉悅和續借功能[2]。
當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的同時,也要求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素質與之配合。因此,需要加強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對其進行技能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培訓及指導。例如,定期組織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集訓和考試,檢測其是否具備信息化標準;確定競聘上崗的制度,讓管理者具備良好的危機意識,能夠在工作過程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管理者自身也應該不斷更新素質和觀念,提升圖書管理質量的同時,加強計算機操作能力;高校也應該為高校圖書館管理人員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邀請校外專家進行指導,將最先進的管理經驗傳輸給校內圖書管理人員,使其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加嚴謹和高質量的服務。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管理質量和水平,原有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和資源存儲模式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尤其是在當今時代下,衡量一個圖書館管理水平高低的標準不再是館藏圖書數量的多少,而是管內信息資源質量的高低。因此,在實際建設高校圖書館的過程中,需要管理人員提出新的館藏標準,建立相應的數字圖書館,為館內的數字資源和文獻進行分類和整理,并做好必要的加密措施,防止資源流失和泄露。同時,為了能夠促進資源共享,在管理者的把關和許可之下,高校師生還可以上傳專業的學習資料和文獻資料,豐富高校圖書館的管內資源。同時,為了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師生甚至是校外人員的需求,管理者還需要定期參加全國各地的圖書展銷會,合理增加館內文獻資料,從而通過信息化的建設,方便讀者借閱和學習[3]。
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工作最大的目標就是為讀者提供最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從而促進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因此,圖書管理人員應該將服務理念深入人心,首先,應該有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在整理紙質文獻資料和電子文獻資料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和決心,要根據實際情況和依據進行分類,以方便讀者查詢;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路徑,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應該尋求不同的管理形式,根據分類找到科學的管理規律,從而有效減輕管理者自身負擔,研發更加有效的管理路徑;圖書館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循序漸進,做好日常規劃,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同時,適時做出改變和創新,從而促進整個高校的文化氛圍,提升校園核心競爭實力。
綜上所述可知,在信息時代下,高校圖書館管理者應該認識到當前在圖書館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強化信息技術在實際管理中的應用,提升自身的素質和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圖書館資源的建設效率,促進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為高校師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學的服務,在建立濃厚學術氛圍的同時,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