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
西柏坡精神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新中國成立這么多年,仍然歷久彌新,對后人影響頗深,西柏坡精神使中國革命戰勝一切困難,克服一切困難,不服輸的強大精神力量得到了很好的詮釋及傳遞。而我們的革命精神對于孩子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是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當前我國將經濟建設發展作為核心內容在推廣,但是革命精神依舊是教育體系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在紅軍長征勝利的第60周年的時候,中央對“長征路重走”進行了提倡,鼓勵民眾以各式各樣的方式進行了儀式方面的落實,以便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情懷及對西柏坡精神的再次重溫。
目前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見解關于西柏坡精神內涵,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認為,西柏坡精神內涵無外乎三點:首先,面對苦難及挫折敢于斗爭,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服輸的革命精神,其次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群眾力量團結一致能夠戰勝一切的民主精神,最后就是遇事不焦躁,放低姿態穩扎穩打的平和心態。
第一,在革命局勢緊張的時期,提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不移地信念帶動著革命戰士敢于斗爭,齊心協力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在邊打江山的同時也要有建設江山的能力,中國共產黨用事實證明了他們不僅有堅定的抗戰決心,更有將祖國建設的繁榮昌盛的能力。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的在戰爭取勝的秘訣。第二,黨的思想作風就是做事要遇事不驕不躁,謙卑謹慎,這同時也是西柏坡精神的內涵。第三,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向勝利的原因之一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在作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員學會調動民眾一起齊心協力抗戰。
中國共產黨在戰爭時期時刻與人民在一起,且心系人民的安危,有句話傳頌的特別貼切當時的情形,所謂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情誼深。很多贊揚黨的文章及歌曲至今都被人們歌唱及頌讀。在革命時期,如果共產黨員在戰爭中負傷,人民群眾為了保護革命戰士,全家齊上陣進行掩護,即使犧牲也在所不辭,有的甚至為了保護革命戰士,全村的人民一起跟著打掩護,老一輩的革命者用鮮血及生命為我們詮釋何為患難與共。然而這樣的情懷卻是現代學生所缺乏的,由于很多家庭獨生子女的緣由,很多學生沒有分享的概念,想法比較自私,所以將團結一致的精神內涵滲透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同心協力、團結互助的革命精神。有句歌曲唱的好: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讓團結的力量戰勝一切困難,讓大學生迎難而上。
在國家社會發展新時期階段,當代的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面臨著很多的社會問題,我國正在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關鍵時期,大學生的狀態決定了我國的發展速度。隨著世界上存在多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世界經濟越來越國際化,社會方面的誘惑越來越多,而且傳統的教育理念的不完善很難滿足當前培養大學生的需求,所以高校應該把對大學生的信念樹立及理想根植工作作為教育重點。
首先,近些年,體驗革命先輩所工作、生活、戰斗的地方在各個大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提倡及重視。比如說學校可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選址就可以定在有教育意義的西柏坡地區,組織學生參觀舊址,置身實地,并且通過革命先烈事跡講解,切身感受革命精神力量,也可以落實到行動中,效仿先輩的付出及無私精神,關注西柏坡貧困兒童境況,開展組織捐贈或者進行義務支教等活動,讓西柏坡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其次,學生到一定年齡就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學習階段,可以將學生黨建內容與西柏坡精神相融合,不僅能夠堅定黨員入黨的堅定決心,更能加強黨員教育先進性。而作為河北地區的高校學生,西柏坡精神將會成為黨員積極分子更好的教育素材,高校要著手創新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重視西柏坡精神資源的加入,培養熱愛祖國,懷念革命先烈,推崇革命精神的優秀黨員。
高校在對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以西柏坡精神為依托,且精神內涵對于促進學生認真對待革命精神起到積極作用,西柏坡精神的加入可以更加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如此創新的教育模式及內容更是成為高校的一大教育特色,更能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