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加強黨的建設、辦學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明確指示。可見,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突出中心、明確方向、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著力研究黨建與思政工作的關系,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能保證教育工作發展方向,并通過黨建引領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為推動學校穩步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思想保障,奮力開拓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新篇章。
加入黨組織對共產主義堅定理想信念的追求。近年來,作為高校黨建與創新基礎工程的黨建思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調研發現,學生注重加入黨組織過程,卻消極對待思政課的學習。就思政課而言,它是針對全校學生開展的精神理念再教育,通過進一步學習,使其起模范標桿作用。因此思政課不但要學,而且還要學會弄通,只有這樣才會有活力與生機,反之如同無本之木,無水之魚。
當今,經濟全球化,各種思潮滲透和擴張,并暢通無阻的沖擊我國意識形態領域,輕松進入大學生視野,動搖了理想信念,對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挑戰。一是政治價值觀淡薄。政治價值觀是保證黨的理想信念不動搖的思想保證,是個體對政治世界的認知。當前,還是有極少數學生注重個人利益,淡薄政治價值觀。二是學習觀有偏移。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是加強精神理念的有效措施。有少數學生關注網絡商業信息多,理論學習少,不愿意接納新思想、新事物,直接影響學習質量,最終讓自己失去了發展的后勁。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對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闡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工作方法,強化了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1]
一是把好導向,共同促進。高校黨建思政工作貫穿學校工作的全過程,抓黨建過程偏離了學校的中心工作,就丟失了黨建思政工作的核心價值。因此,要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中心”[2]這個工作導向,使黨建工作成果轉為高校協調發展的優勢。二是建章立制,保障促進。要完善評價和激勵機制,為服務黨建思政工作推動學校和諧發展保駕護航。三是注重實效,加強研究。要充分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首要的政治任務,遵循高校黨建與思政工作的新要求、新規定,破解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短板”。
社會實踐已成為了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生活比較復雜,意識形態多元性,大學生對課堂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要及時改變這一現狀,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必須組織開展寓教樂于的“中國夢”、“青馬培訓”等主題教育活動,用鮮活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3]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加深對黨的宗旨的實踐體驗,讓學生親近黨,認識黨。
一是推進“黨建+新媒體”豐富學習平臺。新媒體的出現和應用對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創建諸如黨建工作微信群、紅星云等形式多樣的工作平臺,為高校黨建的新領地與方法開辟了新方法,既能增強工作的公開透明度,方便大學生及時了解與掌握國家時事政治,又為黨組織管理提供較好的平臺。
二是推行“黨建+育人” 實現教育新成效。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在育人中具有很強的示范性。“立德樹人”是高校教師融合核心價值觀理念重要陣地。在教學育人中,積極推動實施教師“三個一”計劃,即每名教師兼任一個班主任,指導一個創新創業項目和一個專業學生社團,大力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是推行“黨建+競賽” 促進大學生思政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就是做人的工作,高校的學生思政工作,要因時而進,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來開展。面對各種意識形態交融,如何讓當代大學生思想既能抵抗不良思潮的侵蝕,又能辨證吸收其中的先進成果是當下思政教育的重點。要想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正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俱進,在組織各項專業競賽的同時,以黨和國家重要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鮮明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