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瑜伽運動是一項較為特殊的運動,其與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太極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從作用功能上來看,瑜伽運動的主要目的在于協助人們放松精神,通過自身的精神運用瑜伽的靜態運動方式表現出來。這樣的運動更傾向于精神壓力的緩解,屬于修身、養性的運動類型。隨著近些年來瑜伽運動的普及,目前高職院校也陸續開展了瑜伽課程項目,作為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體育課程之一。盡管如此,在實際教學中瑜伽教學也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弊端,由于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課程教學模式體系的構建不完善,出現了教學效率不高、效果不突出的情況。
表象訓練法通過在心理模擬運動訓練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心理形成形態姿勢圖像,并以自身感官為基礎進行大腦活動,這樣一來就能夠有效提升運動能力與情緒控制能力。
瑜伽教學是一種關注實踐動作能力的運動,也許正因為如此,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引導時都會將大多數的精力投入到學習者身體、形態的糾正方面。但是,這樣很容易忽視學生身心的協調統一,導致學生出現了身心協調性不足的問題。由于過分關注動作,還可能會出現學生動作僵硬,身心得不到放松,練習瑜伽的目的也無法實現。
瑜伽運動并不像競技運動那樣激烈、富有熱情,其往往需要學習者慢慢體驗、感受到這項運動的美感,通過不斷掌握新的動作,提升自己的呼吸頻率調整能力,更好的完成新的動作,以此來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藝。然而,由于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引導,容易導致學生逐漸感覺瑜伽運動的運動形式單一,甚至出現枯燥、乏味的感覺,大大影響了學習效率與興趣,也不利于其完成學習任務。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還存在瑜伽教育教學體系不完善的情況,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有限,沒有合理規劃課程體系,導致課程過程控制不足,教學過程十分隨意,同樣無法實現教學的任務與目標。
理論教學階段又稱之為動作認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通過應用表象訓練法能夠幫助學生盡快了解到動作的整個過程,通過在腦海中建立一定的視覺感知體系來更好的掌握動作流程,快速學習動作技巧與特征。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由于神經沖動可以完成各種動作,對于動作的細節進行講解時,為了防止出現錯誤的信號,還需要強調動作的完整性,注意呼吸的配合,力爭達到身心的高度統一,這對于提升學習者的瑜伽技巧動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動作連接階段是瑜伽初學者最難以應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如果掌握不好,就無法實現連貫的瑜伽動作。與其他類型的運動相比,瑜伽更關注身心協調以及呼吸的高度統一,所以在動作的連接階段也需要借助于表象訓練法對不同時間段的連接進行強化,以此來幫助學習者更深層次的理解瑜伽學習的特征、內涵,更好的完成連接動作。在進行表象訓練法時,通過自身呼吸的協調配合動作可以實現身心高度統一的效果。
動作形成階段中,如果學生缺乏對于瑜伽動作的認知,容易出現體位組合流暢性不足的情況,這就是動作形成階段上出現了問題。在動作的形成階段,采用表象訓練法能夠指導學生在動作形成之前就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視覺表象,通過想象、分析等方法對肌肉力量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隨后對整套連貫動作進行回放,就可以實現多個感官的同時調動,更好的完成動作。在練習環節中,瑜伽的動作并沒有定型,所以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調整,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動作的協調性、連貫性,當動作基本成型后則可以通過反復表象訓練的方式進行強化,最終提升學習者的動作技巧。
完善階段主要涉及到評價方面,需要在教師的引導講解下,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瑜伽的掌握,同時建立視覺表象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結合動作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詞匯進行描述、比喻,幫助學習者更好的記憶。建立準確的形象,提升瑜伽動作的掌握水平與精準度。
綜上所述,表象訓練法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其更加關注身、心兩個方面的協調發展,對于運動類型的課程教學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其中,瑜伽教學本身就屬于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體育課程類型,屬于靜態的運動,所以利用表象訓練法的效果更為突出。本文分別從動作認知、動作連接、動作形成以及動作完善等四個方面對高職瑜伽教學應用表象訓練法的策略進行了解析,也希望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為學生綜合瑜伽能力、身體素質的提升提供便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