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會/三亞學院
就筆者調查到的情況來看,目前高校老師在授課和教學管理時明顯對目標的定位和把控是不太清晰的,很多老師仍然將自己的教學和教育內容局限于課本基礎知識和技術的教授,而沒能從宏觀上去明確對學生們職業素養的培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并且高校的學生畢業后多會直接進入職場,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認識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不應該局限于知識本身,而是要通過不同的學科教學幫助學生們搭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通過知識積累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使學生們在畢業前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在高校目前的教學管理中,這一點是亟待改善的。
目前我國的課程設計是將不同學科分類進行教學的,但學生們在接受教育階段是需要從多方面、多維度去進行知識的學習的,學生們需要通過對不同學科知識的掌握去構建起完整的、綜合的知識框架,因此老師們在教學時樹立起學科綜合培養觀念是十分必要的。但在高校目前的教學和管理工作中,部分老師仍然將學科割裂看待,認為自己只需要對自己的學科進行講解就行了,不需要去關注知識在其他學科的應用,也不需要關注學生們職業素養的培養。這樣的觀念是片面的,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存在學科交叉的情況,因此老師更應該注重學生們的學科素養,讓學生們能夠融會貫通各科知識,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
建立高校教學管理督導小組對高校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處理好“督”與“導”的關系:站在宏觀角度去觀察和分析教育督導,我們不難發現在教育督導的過程中,“督”只是一種手段,“導”才是其目的和意義所在。教育和人才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我國一直對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投入,希望能夠通過宏觀上的控制去解決教育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痛點,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新型人才涌現,為國家未來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在各項教育政策的落實和推進過程中,由于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并且我國地大物博,地區間的教育水平差異也很大,因此導致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不能很好地踐行和實施,這也再次證明了督導小組的重要性。正如前文作者所言,“督”只是一種手段和方式,對高校教學管理進行督導的落腳點不在監察和督促,而在于通過監察和督促去發現存在的問題和痛點,從而進一步想辦法去進行指導,幫助解決問題,使得我國教育能夠發展地更好。因此,想要我國高校教學管理更好地開展,想要我國教育領域發展地更健康,要處理好“督”與“導”之間的關系,不能本末倒置:在對教育領域進行監督的同時,更多地站在當地的實際情況去考慮問題,通過教育監督的過程去關注和了解學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痛點,想辦法共同溝通和討論,想出一些解決辦法,再進一步給予指導和幫助,使得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一個個被解決掉,為高校教學管理的健康開展提供保障。
學生們從小接受教育是為了讓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同樣的道理,學生們在高校的學習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也給老師帶來教學啟發:我們的教學要突破局限性,要樹立起學科綜合培養的觀念,通過引導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帶領他們體會現代社會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老師可以將一些學生們未來職場中進行項目展示、數據統計時經常會使用到的工具介紹給學生們,并引導他們在生活和各學科的學習中去使用這些信息技術,通過學生們自身的使用體驗去發聲,讓學生們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的便捷性和實用性,并在工具和技術的使用過程中逐漸培養起良好的職業素養。老師將課堂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們的切身體會,讓他們自發將知識用于指導自己的生活,培養起基本的學科素養和實踐能力。
在各高校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廣大教師群體是最前端的政策實施者以及反饋者,教師作為與學生們接觸地最多的人,其對各項教育政策落實的情況是最清楚的,想要更好地了解最真實的教學情況,我們需要多傾聽來自教師群體的聲音。教師作為教育領域的核心人物,其不僅僅是要給學生們進行知識的教授,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們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還承擔著學生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塑造工作,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們將各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正確的思考方式等等工作,對于學生們的學習和成長影響深遠。教師在學生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使得學校教育工作注定會對教師群體給予密切的關注,學校希望能夠通過監督的形式去使得教師們對教育工作更走心,但這樣的方式和方法有時候會讓教師群體產生一種時刻被監督、被管控的感受,這也導致目前許多老師對學校的管理產生抗拒心理,不愿意配合工作。筆者建議,在我國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學校適當減少監督和檢查的部分,適當增加一些激勵的內容,對表現優秀的教師或教育行為給予一定的激勵和表揚,減少教師們的抗拒心理;同時,學校要將老師置于平等地位,加強與處在教育工最前端的教師群體的溝通,傾聽他們的聲音和意見,根據他們的意見去做一些教學工作的改革,這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十分有利。
信息技術教學是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它將互聯網資源與教學有效地鏈接起來,既能滿足學生們對新鮮事物和互聯網的渴望,又能滿足老師的教學需求,是值得推崇的教學工具。伴隨著互聯網及電子產品的飛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用于各大行業之中,其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與高效率,高校教學管理工作能不能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不僅能夠減少不必要的瑣碎工作,節省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也能提高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準確性,減少人工錯誤的發生,提高工作效率。老師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學生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反饋,教學過程變得簡潔高效,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們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為其進入職場奠定基本的信息素養。同時,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還對保護學生、老師的隱私,防止資料泄密有重要意義。通過以網絡為支撐的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最終會實現網絡化、信息化、高效化,更好地服務學校和教師。
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們的影響十分深遠,新時期如何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進行思考和創新,是學校和老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