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菲 張 雷/承德醫學院
學分制是在選課的基礎上,以學分為計量單位和績點為尺度對學生學習量和完成學業的情況進行衡量,學生獲得最低學分才能畢業或獲得學位的教學管理中一種先進的制度。學分制的關鍵點是學生可以靈活自由的選課,在醫學院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主要有以下優勢:(1)學分制是對學生自我發展、自主選擇教育理念的支持,使學生作為受教育者和學習的主人,使其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課程和專業,并安排學習計劃;(2)有利于學生潛力的充分發掘,全面發展其個性,使其更好的達到市場經濟發展中對人才的標準要求;(3)為課程組合的優化提供了基礎,學生可以在課外加強專業基礎之外得到課程的學習,為其知識面的拓寬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充分體現出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的核心。
學分制主要強調的是學生選課的自由性,通過大量選修課程的開設凸顯課程的靈活設置,使學生可以各取所需。但是想要使該目標有效的實現,應該建立在課程數量和種類充足的基礎上。各種課程的開設要求各種教學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教室等有充分的保障,但是當前許多醫學院的硬件設施還遠遠達不到這些需求。另外受近些年擴招政策的影響,導致師生比例嚴重不協調,優秀教師資源更是鳳毛麟角,這些都對醫學院實行學分制體系造成了較大的制約。
因為醫學課程體系相對比較龐大,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且各課程之間還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關聯性,又因為其長學制的特征,造成其學時和課程也相對較多,所以決定了大部分醫學課程都設置為必修課,較大程度的限制了學生選課的范圍。
因為學分制要求學生修夠一定的學分才可以畢業,根據學分制教學的相關計劃,學生可以提前完成學業,但是許多醫學院校的教學計劃中不允許學生修夠學分而提前畢業,所以使許多學生盲目和隨意的選課,因此導致獲得的知識也缺乏系統性。許多學生為了修夠學分可以順利畢業,在選課的時候經常會避難就易,進而拉大了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和要求的差距。
教育改革的基礎是觀念的轉變,醫學院的黨政領域應該重視教育改革理論的學習,使教育觀念實時得到轉變,并統一認識,始終牢記以人為本的學分制核心理念,也是實行學分制教學管理的基礎。因為學分制的完善和學校許多部門都有直接關系,是教學改革全方位的戰略工程。學校領導應該在當前高校內部體制改革深化的過程中把學分制的實行作為重點,全校統籌安排,通過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使學分制按步驟、按計劃順利的實行。
實行學分制離不開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配合,需要教師既要熟練掌握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使不同層次和專業學生拓展知識面的需求得到滿足。為此醫學院應該不斷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促使整體教師隊伍水平得到提升;通過激勵機制的引進,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教師聘任考核制度的完善,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得到全面的調動,并鼓勵教師通過各種途徑的培訓和進修,不斷的拓寬和提升其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加強校際的協作與交流,通過共享教師資源,減少師資不足的壓力,為學分制開課需求建立起豐富的教師資源。
高等院校培養人才主要是滿足社會需求,所以應該擯棄以往根據考試和測驗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方式,建立相配套于學分制評價和考核教學質量的制度。由于專業不同,培養目標也有所不同,即使課程相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學分制下考核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體系應該因人而異,在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體現出這種差異性,通過學生出勤、完成課堂作業、自學能力、課后測驗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通過這些措施建立合理的評價學習成績的體系,使其學習選修課的積極性得到激發,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反映。
醫學院校應該根據學分制的實際情況在教學管理中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管理部門應該對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認真的協調,安排好現有的教學資源,采取合理的措施妥善解決學分制管理中的各種問題,較大程度的發揮教學管理的效能。建立相配套與教學管理機制,包括各種教學計劃和教學評價與管理的教學管理系統,既可以開展有效的教學管理工作,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學生還可以根據其學分情況,結合網絡了解的相關教學信息,進行合理的調整。
綜上所述,學分制改革作為教學管理的發展趨勢,該項工程比較系統復雜。醫學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層次和階段,結合發展特色,不斷的在實踐中總結和完善,規范化學分制教學管理,不斷提升醫學院校的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醫學教學事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