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鸞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正在全國鋪開,新高考方案也帶給教師諸多挑戰。面對高考改革的新形勢,教師更應注重學生的生涯規劃,提升學生的人生目標。老師要基于每個學生自己的發展來規劃。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生;生涯規劃;人生目標
自20世紀70年代恢復高考以來,我們國家的高考歷經了多次的變革。面對這種高考改革的新形勢,我們教師要基于每個學生自己的發展來規劃。我們要以發展為根本,提高生涯規劃教育的質量;以問題為導向,解決生涯規劃發展的困惑;以體驗為抓手,進行動態生涯的規劃,從而喚醒學生能夠更好地、自主地進行生涯規劃。學校針對學生生涯規劃這一板塊所定的一個大方向就是:注重學生的生涯規劃,提高學生的人生目標。
注重學生的生涯規劃,就是幫助學生在他人生某一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提升他的人生目標。青島第十六中學每年都會推選出“校園十大好習慣之星”,在“習慣強化月”推選出“好習慣標兵”“學習標兵”“行為標兵”等進行表彰,并在表彰儀式上對獲獎學生進行采訪,最終將各個階段的成果集結成冊,把這些同學好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同學,既讓學生能夠向這些優秀同學學習、養成好習慣,又能提升學生的人生目標。同時,由于新高考模式下我們需要實行選課走班,因此學生對課程的選擇需要更多的引導和幫助,對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需要更多的指導。所以,針對學生的需求,我們還為學生配備了“咨詢師”(主要由教學經驗豐富、教育理念先進的優秀教師擔任)和專業的心理教師。這些老師的職責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傳道受業解惑”外,另一職責就是對學生進行人生引導、學業指導和心理疏導。人是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的,每一個個體在每一個發展階段,他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那么不同年級的學生根據自己內在發展需要如何進行生涯規劃呢?針對這一問題,根據筆者學校已實施或已有的舉措及以以往自己帶班時的經驗,在此做一簡單的介紹。
一、高一年級主題:認識自我,初擬規劃
高一年級是學生了解自我、發現自我,確定目標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利用班會的時間,通過播放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初步了解一些國內外的知名大學;利用假期組織學生進入相關大學進行觀摩,通過校園走訪,課程體驗,使學生對大學及專業有一定的了解,為分科選課做準備,確定生涯目標。
二、高二年級主題:探索職業,調整規劃
高二年級是學生進行生涯探索、了解專業、自我調整、完善策略的過程。我們學校會定期邀請優秀畢業生代表,回母校和學弟學妹們分享交流他們的大學生活。到了暑假我們會再次組織學生進行國內或國外的大學研學之旅,讓學生再次走進大學校園,親身參與大學的日常課程,進一步深入了解大學的情況,包括學校的特色、優勢以及每年的招生情況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利用周末或假期的時間舉辦家長大講堂活動,邀請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學生家長來分享自己的職業體驗,讓學生了解各種職業的特點和要求,最終通過做職業測試來了解自己的職業生涯傾向,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為高考選擇專業打下基礎。
三、高三年級主題:了解專業,完善規劃
高三年級是學生進行自我目標管理、激發自我沖刺應對高考能力的過程。這一年,我們可以將學生的規劃做到細處,開展以下一系列的活動——介紹高考和招生政策,舉辦大學專業和招生嘉年華活動,幫助學生找到目標;打造特色班級文化——利用班級文化場,展現每個學生夢想考取的大學的總目標,同時也把考大學的總目標具體到每一科的成績及策略目標中去;通過一些專題班會活動和高三心理課程,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所定目標,及時調整學生心理,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內驅力,最終實現生涯規劃目標。
新課改主張的從中學階段開始職業生涯規劃、“排課走班”、分層教學、導師制等等,都與葉圣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深度契合。中小學教育的價值在于為孩子的一生發展奠定基礎,我們的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人生,著眼于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展。我們老師通常會被稱為“園丁”,筆者認為這個稱呼很貼切很形象,因為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進行的教學或從事的其他教育活動就如同是在“耕種”,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小小的種子,這顆小小的“種子”要生根、發芽、成長,“他”生長所需要的土壤除了家庭教育,另一沃土就是他所要經歷的中小學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和奮斗目標、規劃好自己的高中生活,希望每一個孩子的每一次邁步前行都能走得踏實而堅定、順利而圓滿,這既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也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