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彩東
【摘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囊淮氯耍墙處煹闹饕蝿铡R敫玫赝瓿扇蝿眨處熅鸵迅呱械膸煇鄯瞰I給學生,還要科學地引導學生,促進學生健康、和諧、持續(xù)地發(fā)展。
【關鍵詞】德育 愛導結合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080-01
一、熱愛學生是德育工作的根本。
教師職業(yè)的性質(zhì),決定了教師應該為祖國的未來、為民族的富強而工作。這種職業(yè)需要教師把真情真愛無私地奉獻給學生,通過積極有效的教育和影響,使學生逐漸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
1.真誠地熱愛學生。
師愛就像太陽,能照亮學生心靈;師愛就像雨露,能滋潤學生心田。教師愿意奉獻,學生就會進步。我班有一個男孩,他父親早逝,母親聾啞,是個不幸的孩子。剛來學校時,他天天打罵同學,戲弄同學。我沒有急著發(fā)火,沒有放棄,而是經(jīng)常主動跟他玩,找他聊,教他寫作業(yè),讓他參加扶貧活動,得到熱心人捐助。事情過后,他少犯了一些錯誤,我抓住機會,經(jīng)常讓他對全班介紹進步的經(jīng)驗。一年半過去了,他現(xiàn)在變成了很懂事的孩子。
從學生的轉變,我深刻認識到:如果教師從情感上無條件地熱愛學生,從語言行為上自覺地關愛學生,積極地與學生溝通合作,那么,學生就會相信,教師就是他的“知心朋友”。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就能在更大的范圍內(nèi),得到學生的理解和信任,教師所施加的教育和影響,就會成為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2.無私地幫助學生。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是物質(zhì)上的給予,而是全身心的奉獻。具體表現(xiàn)在: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重視教育科學和藝術,幫助學生開發(fā)潛能,正確思考,掌握本領,讓他們有個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來。教師這樣做,可以說是對學生充分的愛。教師這樣做,學生就會親師信道,振奮精神,好學上進,茁壯成長。
二、科學引導是德育工作的保證。
要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除了真誠地熱愛學生,還要結合學生特點,結合具體情況,科學地引導學生。
1.為學生樹立榜樣,使他們學習有方向,勁兒有處使。
小學生都有好模仿的特點,他們先是模仿附近的人,然后模仿較遠的人。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師就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規(guī)范。要嚴格地要求自己,加強學習和修養(yǎng),成為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榜樣。
2.引導學生從“小”做起,多做小事,做好小事。
有位名人說:“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這句話辯證地指出了做小事的重要性,指出了做小事是干大事的基礎和前提。小學生,年紀小,力量小,要一下子干出大事是不可能的,但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暫時干不了大事而灰心喪氣,裹足不前,而是要懂得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小中見大”,重視他們已經(jīng)擁有的條件和能力,引導他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能看到做好每件小事的積極意義,把一件件小事做實做好。
3.重視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經(jīng)過兩條途徑:一條是學校、家庭、社會對他的良好教育和影響;另一條,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條,則是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學生是接受教育的對象,但同時又是接受教育的主體,外部的一切教育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個體的理解和接受,才能生效。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是啟發(fā)學生進行角色置換,引導學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進行分析。可用儒家每天“三省吾身”的事例,引導學生每天對自己所說所做的對與錯進行分析、評價、檢討;二是啟發(fā)學生觀察周圍人事,進行分析判斷,吸取經(jīng)驗教訓。有的人做了好事,讓學生分析:“這樣做的意義何在?我該怎樣向他學習?”有的人做錯了,可讓學生思考:“他為什么錯了?我又要注意什么?”當學生形成了自我分析、自我判斷、自我控制、自我激勵的習慣時,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
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熱愛學生是根本,引導學生是關鍵,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就可能提到一個新高度,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們就可能得到更快、更好、更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良慧,張先華. 教育觀念的革命[M].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0.
[2]張人杰, 王衛(wèi)東. 20世紀教育學名家名著[M].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