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孜
【摘要】小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一些錯誤是正常的現象,錯題是學生思考問題解法時出現偏差的反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對錯題案例進行仔細的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并改正錯誤,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本文將結合實際的錯題案例來進行分析和研究,談一談我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 錯題分析 意義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42-02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經常會看到學生寫作業時犯得錯誤。學生作業中的“錯題”是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反應,是學生數學能力的體現。學生錯題是難免的,那么如何在學生做錯題后幫助學生進行分析解讀,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及時糾正就成了我們數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教師成功的錯題分析能幫助學生吸取經驗,引導他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規避再犯同樣的錯誤,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一些常見的錯題進行案例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一、小學數學錯題分析的意義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數學教師都會發現這樣的狀況:自己在課堂上激情飽滿,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上引導學生練習時,學生也能正確的回答問題。但是到了學生真正自己完成作業時,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錯誤出現。這時,很多教師都會產生疑惑,明明自己的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課上都掌握了課本重點知識,那在課下習題練習時他們怎么還會出錯呢?是因為他們粗心大意嗎?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分析,我發現學生解題時犯的錯誤并不能用簡單的粗心大意來解釋,每一種典型的錯題都有其對應的原因。在學生犯錯之后,我們教師可以對這些錯題進行分析,總結出學生的錯誤原因,并找出應對的方法“對癥下藥”。教師這樣分門劃類的具體分析,能夠活化學生的解題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小學數學常見出錯案例及解決措施
1.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不足
概念是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元素,盡管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多次強調的概念重要性,學生也表示掌握了數學概念。但概念是抽象的,小學生課下練習時總容易混淆概念,犯一些概念性的錯誤。例如,在進行簡便運算練習時,我就發現學生犯了這樣的錯誤:計算32×99時,學生列出了這樣的算式32×100-1=3200-1=3199,而正確的答案是3200-32=3168。
解決方法:在這個錯題案例之中,學生知道運用湊整這一簡便運算方法,但是他們對概念掌握的不夠扎實,錯誤的運用了概念。針對這種情況,我告訴學生為使等式成立,應該在100-1處加括號,并向他們演示了為什么要添括號,不添括號這個算式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之后,我在黑板上運用乘法分配律給學生展示了32×(100-1)的計算過程,同時我還引導學生用乘法的意義去理解,32×99表示99個32相加,我們把它看成100個32,多算了一個32,要直接減去一個32,算式就變成32×100-32。這樣,通過我在黑板上的詳細演示,學生了解到了自己犯錯誤的原因,在以后做同樣習題時就會注意正確的運用簡便算法。
2.學生粗心大意不仔細審題
審題是解題的關鍵環節,只有審明題意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來解題。小學生心智不成熟,在審題時總因為粗心大意而犯下錯誤:他們不是忽略了題目中的關鍵解題因素就是扭曲了題目中的表達意思,或者干脆大概瀏覽一遍就匆匆忙忙的解題,導致錯誤百出。例如,有這樣的一道習題:一建筑隊要修建總長度為1800米的道路,已經以每天修150米的速度修了8天,余下每天修200米,那么修完這條路還需要幾天?一些學生在粗略審題后,想當然的以為這種問題不都是讓計算修完路需要用多長時間嗎,得出了11天這樣的答案。而實際上,這道題問的是剩多少天能夠修完,正確的答案是3天。
解決方法:經過分析,學生犯這些錯誤的原因是因為在平時練習中經常遇到類似習題,在遇到相似的問題時,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思考,不仔細審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在進行錯題講解時,特意強調了審題的重要性,并根據題目進行了變化,以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
3.思維形成定勢,脫離生活實際
盡管在課上傳授知識時已經盡可能的貼近實際生活,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的身影,教師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遇到一些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時,學生會因為解題形成的思維慣性而犯一些錯誤。
例如,我曾經讓學生們解過這樣一道應用題:春天,學校準備組織學生進行郊游,老師和學生一共是26人,過河時,每只船只能載4個人,學校至少應該租多少只船?很多學生都這樣解答:26÷4=6(只)……2(人)。所以學校至少要租6只船。而實際上,答案是7只。
解決方法:在解答類似的問題時,學生已經習慣了列出算式得出的商和余數都是直接的答案,他們忽視了生活因素,直接寫出了自己認為的答案,因為欠缺考慮,不符合實際他們的答案是錯的。這個錯題案例又十分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因此在進行錯題分析時,我引導學生在遇到此類題目時注意與實際生活需求結合:“一只船只能坐4個人,但是余數不應該抹掉,因為他們是春游的學生,他們不能和別的人擠在一只船上,只能再租一只船。”通過我這樣的解釋,同學們恍然大悟。分析完之后,我又提醒他們在以后遇到與生活有關的應用題時一定要注意結合實際生活來解答,不要陷入慣性思維導致思維僵化。
數學錯題一直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且因為小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出錯類型更是不勝枚舉。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及時進行錯題分析,找到出錯的根源所在,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避免學生犯同樣錯誤,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江艷華.例談小學數學錯例輔導[J].時代教育,2013(16).
[2]韓旻.給錯題加點甜味——淺談小學數學錯例資源的整理和利用[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