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衛市場化改寫環衛管理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歷史。環衛市場化后,由專業環衛公司管理和運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環衛作業效率,但企業的“盈利”特性使得環衛“臨時工”權益缺失,而目前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會的不尊重等原因,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社會、管理部門與環衛“臨時工”的矛盾。在環衛工作中引入市場化機制,要創新體制機制,確保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
【關鍵詞】環衛“臨時工” 市場化 權益保障
環衛工被視為城市的“美容師”,他們披星戴月地從事的是城市中“臟、亂、差”的工作。在原有體制下,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環衛工的身份與權益保障面臨諸多難題。隨著環衛保潔市場化機制的引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環衛管理工作上了新臺階,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環衛“臨時工”基本情況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環衛通過市場化改革,引入長沙玉誠保潔公司和株洲宏達物業公司負責零陵區環衛工作。目前,二個公司共聘用街道環衛保潔員959名,其中管理人員47名。通過對959名環衛保潔員進行調查發現:
(一)環衛“臨時工”年齡大、文化程度低
據調查,二家公司聘用的環衛臨時工中,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80%(其中達到退休年齡的達20%)、40歲以下的占8%;85%是小學畢業,10%是初中畢業,只有4%是高中畢業,沒讀過書的占1%;95%的工人是農業戶口。
(二)工作福利待遇較差
目前,一線街道保潔員的平均工資為1035元/月,一線管理人員工資為1500元/月,高層管理人員工資為3000元/月。企業為環衛“臨時工”只購買了《零陵城區街道清掃保潔、公用設施清洗保潔承包合同》中硬性要求的工傷保險和養老保險,沒有依法繳納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其中因聘請的環衛“臨時工”大部分為“4050”人員,家庭極度貧困,因個人部分資金欠缺,無力承擔養老保險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另20%受聘人員年齡已超過了法定聘用年限,而無法購買工傷保險,只能購買意外責任險。
(三)工作環境危險系數大
對外承包的保潔區域大部分為城區繁華地段,車流量大,人員流動性大,垃圾隨意丟棄行為多,從業環境復雜。而實行環衛市場化以來,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環衛保潔標準高,因實行三層監管模式,處罰嚴格,為了及時清理地面垃圾,有時不得不穿越人流或車流。據調查,環衛行業臟、苦、累,社會地位低,在工作中經常遭受市民毆打或謾罵,2012年至2015年共發生交通事故38起、毆打事故45起。
(四)工作環境差,工作量大
環境衛生每天打掃,時刻保持市容市貌整潔,因此,所有環衛“臨時工”全年無休,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在2012年至2015年創國衛期間,因環衛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衛管理責任劃分不清,只要無人管理的區域,就落實環衛進行管理。由于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承包企業為降低成本,年年減少聘用工作人員,據統計,2016年每名保潔人員的清掃區域拓寬為6261.2平方米。
二、環衛“臨時工”維權困境及現狀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不能公正的得到賠償
環衛“臨時工”是繼農民工后,我國又一大弱勢群體,但目前,我國尚未出臺一部專門保護這一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法律,而且也沒有維護環衛工人合法權利的制度,導致在出現交通事故或其他侵犯其合法權益行為時,不能及時、公正的得到賠償。
(二)人身權益保障措施相對薄弱,不能得到及時維護
有關環衛工人人身保護的條款過于籠統,操作性不強。環衛部門、企業和公安部門聯動機制尚未到位,對于一些環衛“臨時工”被謾罵、毆打事件,公安部門常常作為一般民事糾紛加以處理,少數違法者未作依法懲處。環衛工作人員多為單獨作業,且大多數為女性,遭受毆打或謾罵時,自我保護能力差,得不到社會有力的聲援和幫助。
(三)理賠程序繁雜,賠償主體責任劃分不明確,不能及時得到處理
原則上,環衛“臨時工”在工作中發生交通意外事故時,交通部門調解不成的,可直接向法院起訴,構成工傷的,由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對工傷認定不服的,可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對仲裁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訴訟,普通程序訴訟期限為6個月,簡易程序為3個月。在實際處理中,一般適用普通程序,很少啟用簡易程序。整個事故糾紛處理中,時間跨度長,程序繁雜,勞動仲裁形同虛設。
(四)司法保護不力,維權渠道狹窄
我國勞動法雖完善,但在環衛“臨時工”維權時,相關部門并未按照法律規定強制執行。環衛市場化環境中,實行部分勞務外包,環境衛生管理部門直接與承包方簽訂承包合同,即為“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關系,因是雙方平等主體,非隸屬關系。原則上,環衛“臨時工”發生勞動糾紛或勞務糾紛、事故糾紛等時,應由企業自行解決。而在實際處理事故糾紛時,企業為減少麻煩,不僅不及時解決矛盾,還尋找理由推脫。因找不到合理中間調解機構,最終導致環衛“臨時工”多次到政府部門、環衛管理部門吵鬧,影響正常工作秩序。
三、造成環衛“臨時工”維權困境的原因
通過調查,大部分環衛“臨時工”處于“三低”狀態,即社會地位低、工資收入低、勞動環境安全系數低,合法權益無保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經濟方面
環衛工作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撥款和政府財政支出,環衛市場化中,唯利是圖是企業的本質屬性,為追求最大利潤,企業只能降低成本。因此,經費問題一直是抑制環衛“臨時工”各方面待遇提高的“瓶頸”。
(二)管理方面
環衛部門、勞動部門、工商部門對公司忽視環衛工人權益的現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環衛“臨時工”權益保障缺乏一整套的政策體系和監管制度,維權渠道狹隘;企業為降低成本,減少員工福利、簡化人員等現象時有出現。
(三)社會方面
社會公眾環衛意識不強,社會大眾有相當部分人認為環衛“臨時工”文化水平低,年紀大,思想落后,理所應當只能從事底層職業,而很少有人想去改變這一弱勢群體的地位。
(四)自身方面
環衛“臨時工”大部分呈現年齡大、法律意識淡薄、維權意識不強、家庭條件差等特點。由于自身素質等各方面原因,他們中很多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迫于生計才做環衛工人。而他們法律意識、維權意識不強,不知道怎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保障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的對策
(一)完善環衛行業立法,保障環衛工人權益
1.完善環衛行業立法,提高環衛“臨時工”法律意識。環衛行業需在環衛部門管理體制、環衛市場化管理、環衛“臨時工“工資增長機制、環衛市場化勞動合同、社會保障等方面加大立法規范。進一步完善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為基礎,以勞動合同、環衛“臨時工”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法律為主體,其他方面的單項法律和行政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為環衛市場化健康和規范發展提供法律基礎。
2.加強環衛市場化執法建設。要建立專門的勞動保護機構,為環衛市場化環境中環衛“臨時工”勞動保護、管理提供組織保證,勞動局、工商局等相關執法監督部門要加大監察執法力度,要圍繞環衛“臨時工”勞動合同的簽訂、最低工資保障的執行、正常工資增長機制的落實、社會保險費用的繳納、正常工作、休息時間、地點的分配等方面,深入開展日常巡查、舉報投訴檢查和專項檢查;開展勞動合同管理、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監督指導企業依法用工、合理用工;加大環衛“臨時工”意外事故的追查和賠付力度,同時建立安全應急保障。
(二)政府部門積極作為,完善利益保障機制
1.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實行綠色政績考核。制定規范用工制度,將環衛工人權益保障納入環衛管理部門、企業考核評價范圍;依據相關法律條文,確保環衛“臨時工”日常工作工資及加班費用到位;將保潔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
2.完善環衛“臨時工”風險保障機制。建立渠道,多方位籌集資金,成立專門的救助基金會,用于救助重病和家庭特別困難的環衛“臨時工”。鼓勵企業在環衛作業中加大設備投入,優化調整環衛作業模式,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減輕一線工人的勞動強度,保障環衛工人的作業安全。
3.強化環衛市場化的監督管理。建立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監督檢查機制,勞動監察、環衛管理和工商管理部門建立聯動機制,適時組織對企業用工、企業運作、社保資金使用情況和工資福利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規范社保資金的投入和使用,使臨時工的參保問題納入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落到實處。
4.建立三方協商的利益保障機制。機制的三方成員分別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環衛管理部門、工商部門等組成的政府管理部門、環衛企業方、環衛“臨時工”職工代表組成的環衛職工方,三方成員按照“平等參與、理解合作、兼顧各方”的原則,推動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出臺或落實,研究制定保護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具體措施等。
(三)優化環衛市場化運作水平,提高環衛行業創利
完善市場化運作模式,堅持投資主體多元化,變一方投資為多方融資,鞏固環衛市場化基礎,提高環衛行業創利。關鍵實行環衛作業與監督管理分離機制,切實加強對企業的監督檢查。因環衛行業屬公益類,利潤低,難以吸引社會資金。根據現狀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方法,嘗試把垃圾處理費改為城市環境消費稅,確定收費標準,健全相關法制。另外,環衛部門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培育發展一批垃圾回收處理廠,為其生產提供資源,通過簽訂協議,將分類出的可利用的垃圾提供給相關工廠再生產。
(四)扶持公益組織建設,維護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
積極扶持維護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的公益組織建設,該類組織目標可定性為:樹立防患意識、宣傳維權意識、提供法律援助。通過設立救助基金、開展心理輔導課、提供維權服務、組織志愿服務等活動,切實維護環衛“臨時工”合法權益,關注這一弱勢群體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夏愛平.從大連市環衛臨時工隊伍現狀看權益保障不足問題[J].中國城市環境衛生,2007(3):32-34.
[2]張曉暢,余金聰,肖應婷,等.武漢市中心城區環衛工人健康與保障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0,23(9):7-8.
[3]李清.環衛工人為何80%是編外[J].人才資源開發,2013(9):91-91.
作者簡介:張潤東(1973-),男,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供職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環境衛生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