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博宇
摘要: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不斷擴大,商業銀行能夠更大程度決定存貸款利率,但與此同時也經受著利率市場化的層層考驗。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有了更大的自主經營權,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確定銀行利率水平。在利率市場化下,由于存貸利差是商業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如果其仍按照原來的業務經營模式經營,不能正確分析利率市場化對其業務的影響,從而做出適當的改革和創新,將難以持久發展。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金融創新 風險管理
一、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現狀
(一)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傳統存貸款業務發展現狀
利息凈收入和非利息凈收入是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收入的主要來源,且其中利息凈收入基本都大于60%,這些數據表明了我國商業銀行采用存貸款利差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經營模式。根據國外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結構顯示的數據,國外商業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占比均小于60%,這就表明我國商業銀行過度依賴于傳統存貸款業務,而國外商業銀行對傳統業務的依賴性較低。
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利差逐漸降低的情況下,如果過度依賴傳統存貸款業務,沒有及時對業務經營模式、方式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創新,必然會影響其今后的發展趨勢。
(二)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現狀
根據統計,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下,平均為8%,有的甚至低于1%。而國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則遠遠高于國內商業銀行。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國外銀行業。
高附加值以及低附加值產品是我國商業銀行現所開展的主要中間業務,銀行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收益卻不容樂觀,除此之外,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的主要來源較為單一,我國商業銀行必須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相比之下,那些與資本市場聯系緊密的、往往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的業務,如電子銀行業務、理財業務等創新型業務,是中間業務的發展方向。這些中間業務雖然已經開展,但是規模很小,盈利也很小。
近年來,雖然我國商業銀行已經開辦了幾百種中間業務,但很少能夠實際運用,而且受傳統依賴存貸款業務的經營模式以及分業經營指導原則的限制,收付結算和代理業務等勞動密集型品種是我國商業銀行所開展的主要的中間業務,在我國銀行業中剛剛發展高附加值品種,而國外的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范圍遠遠大于國內、種類多,涉及眾多領域。尤其是自從實行混業經營以來,為了最大程度的滿足客戶需求,我國商業銀行不斷創新中間業務產品,使現代商業銀行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百貨公司”。
二、我國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開展中間業務,深化金融創新
第一,大力拓展中間業務。商業銀行應深入研究和分析金融市場,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創新出附加值較高、技術含量較高的中間業務。第二,金融產品創新。可根據各商業銀行的客戶結構提供最佳產品組合并推出自己相對有優勢的金融領域內的中間業務產品;在資本工具方面進行創新,從而拓展其融資來源;巧妙的運用科學技術對金融產品進行創新。第三,服務方式創新??梢蚤_展微信銀行,客戶只要下載客戶端,關注公眾賬號,就可以隨時隨地暢享商業銀行業務咨詢、金融信息咨詢等服務。
(二)運用互聯網拓展業務渠道
我國商業銀行應該運用互聯網拓展業務渠道,如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擴展自己的支付業務,進而使得短期內的資產負債狀況得以改善,從而減少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流動性缺失的風險。除此之外,我國商業銀行業務所涉及的區域存在局限性,而互聯網金融從根本上解決了低于局限的問題。通過金融創新,銀行可以依托互聯網平臺進行宣傳,提高營銷能力。
(三)完善風險管理體系,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首先是注重利率風險意識問題。要通過開辦培訓班等形式來提高銀行各個部門的人員的利率風險管理知識和他們的利率風險意識。其次是金融產品定價問題。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強對金融產品定價問題的了解,設立并加強專門從事金融產品定價的部門,使得金融產品定價機制更加完善。
(四)加強金融監管力度
建立健全金融管理體制,最大程度減少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消極影響。同時建立規范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加強風險監管,除了制定科學的監管標準外,還要通過不斷更新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隨時關注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從而將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