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 要: 本文以“做中學,做中教”的高職教育理念為引領,深刻剖析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以英語口語技能大賽為例,進行了“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改革,嘗試將教學內容與競賽項目融合、教學資源與競賽資源融合、教學過程與競賽過程融合、教學評價與競賽評價融合,進而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能、以賽促改”。
關鍵詞: 高職英語 賽教融合 教學模式 英語口語技能大賽
一、引言
“做中學,做中教”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和基本理念,高職教育應融“教、學、做”于一體,培養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由此可見,以企業崗位要求為統領,將“教、學、做”融入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培養學生職場素養,已成為高職英語的教學目標。職業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是衡量職業教育改革、教學效果的硬性指標,也是“撬動”職業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有力杠桿。高職英語口語大賽分為職場描述、情景交流和辯論三個環節,其競賽題目切合社會熱點話題,重在考核學生口語表達、團隊協作、臨場發揮等職場素養能力,推動了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為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
二、傳統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短板
1.教學內容枯燥。
受傳統英語教學理念的影響,高職英語教師備課仍然以備教材為主,課上仍把重點放在語言知識點的講解上,內容單調無趣,且不重視聽說能力訓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學習積極性低下。
2.教學資源匱乏。
目前,高職英語教學資源主要是教材及配套的電子教案、PPT。聽說資源、視頻、微課、教學軟件等教學資源匱乏,語音實訓室設備陳舊或無配備,整個高職英語教學資源單一、落后,無法滿足英語教學基本要求。
3.教學過程單一。
一些高職英語課堂按照“復習舊內容—新內容講解—練習鞏固”的教學過程,聽說教學環節僅限于放錄音,做練習,內容枯燥,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與“教、學、做”一體的理念相背離。
4.教學評價片面。
傳統英語教學評價以考核學生語言知識的終結性評價方式為主,不利于“教、學、做”一體化的順利開展,不利于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場素養。
三、“賽教融合”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實施
1.教學內容與競賽項目融合。
口語大賽競賽項目的內容及形式源于高職學生未來崗位需求,其實用性和職業性很強。因此,教師應選擇與職場相關的語料。同時,可邀請往屆口語大賽評委專家、其他院校優秀指導教師剖析大賽的內容和標準,并結合實踐將教學內容加以提煉,轉化為教學項目;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將相關語料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聽說能力培養,以與口語競賽項目相融合,進而適應未來崗位需求。
2.教學資源與競賽資源融合。
根據口語大賽三個環節的評分標準及要求,自主開發、購買或與其他院校共享聽說資源、視頻、微課、教學軟件等教學資源,建設《大學英語》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更新語音實訓室設備,引入iSmart外語智能學習平臺,通過詞匯項目,練習重點詞匯發音;通過句式項目,練習重點句型的發音、表達;通過句式跟讀,糾正語音、語調和重弱讀音等班級授課中容易忽略的細節問題。通過平臺智能語音識別打分,給予學生即時反饋,幫助學生規范發音,強化表達。利用人機對話功能,學生選擇不同職場角色進行情景模擬,實現學以致用,從而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積累職場經驗的良好平臺。
3.教學過程與競賽過程融合。
研讀近幾年英語口語大賽賽程后發現,各環節選題都源于職場環境,考核學生置身于行業領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職場描述、情景交流環節的主題或與職場相關或緊密聯系社會熱點。因此,日常教學中教學內容應豐富多樣,多涉獵各個領域的話題,如政治、經濟、生活、娛樂等。如2016年山東省英語口語大賽就涉及“手機不離手”、“低頭族”的社會熱點話題。同時應為學生創設模擬職場的環境,如2017年山東省英語口語大賽就涉及職場面試話題。教師可根據教材中“面試”的教學資源結合授課學生所學專業,設置有專業特色的場景,如會計招聘、空乘人員招聘等。口語大賽的各個環節中互動無處不在,學生間的互動,學生與外教間的互動。教師在課堂上可開展游戲、競賽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動機會。口語大賽促使教師在課上加大互動教學的力度,以此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口語大賽中的辯論環節通過抽簽兩人一組PK。第一階段各自陳述觀點,第二階段自由辯論,以此考查選手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課上,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選取社會熱點話題練習辯論。如教材中的第7單元話題是“節日”,教師可以此拓展,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過洋節”話題進行辯論,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洋節”,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4.教學評價與競賽評價融合。
口語大賽除了考核高職學生在職場環境下的口語表達能力外,還對學生的理解、記憶、分析、表達、臨場反應、溝通、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職場素養能力進行考核。因此,我們應構建科學、多元的評價方式,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和師生評價結合起來,構建“賽教融合”、“以賽代考”的評價體系。在過程性考核中,可采用競賽、辯論和職場模擬形式,真正實現“賽教融合”。
四、“賽教融合”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意義
1.以口語大賽為契機,促進師資隊伍建設。
(1)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口語大賽的考核點落腳在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能力上,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大賽中獲勝自己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教學之余應注重聽說技能訓練,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2)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教師應切合口語大賽要求,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將“教師教”的模式轉變為“學生學”的模式。倡導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以口語大賽為載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運用能力。在“賽教融合”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都圍繞口語大賽的規程進行調整,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采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運用能力。
(2)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從口語大賽的評分標準來看,大賽不僅檢驗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還檢驗學生在比賽過程中表現出的責任心、組織紀律性、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心理素質等職業素質。因此,日常訓練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3.以口語大賽為引領,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口語大賽就像“風向標”,引領著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又像杠桿,“撬動”著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推進教學改革的全面進行。
(1)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依據“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結合學生就業崗位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口語大賽實現高職英語教學目標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成為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坐標”,引導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制定。
(2)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口語競賽主要檢驗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職場素養能力。課堂上,教師應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等,將“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和職場素養能力。
五、結語
實踐證明,高職英語“賽教融合”的教學模式極大強化了高職英語教學效果,真正達到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能、以賽促改”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葉婷.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及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14).
[2]袁春梅.高職英語口語大賽與英語教學互動關系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14(4).
[3]陳麗.英語口語技能大賽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27).
[4]陳炳和.技能大賽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價值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9):36-37.
[5]張仁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電子世界,2011(14):64-65.
[6]胡秀強.“以賽促學”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2S):34-35.
[7]陳利.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技能競賽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1(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