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下,生產、流通、生活等各方面出現了很多新的管理經營理念和新的消費模式,這也使得物流及相關企業為適應新時代的變化而對人力、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從對物流業在"互聯網 + "的背景下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進行分析,以適應時代發展,并對現代物流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對策。從而跟上互聯網+的發展步伐,創造機遇。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專業;人才培養
前言
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伴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經濟結構轉型的不斷推進,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作用下,物流信息化得到積極的推進與發展,實現了供應鏈上各方的有效協調和無縫鏈接,構造出了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應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現出新的特點,這就對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養新型的與當前需求匹配的復合型人才。
一、“互聯網 + ”時代下對物流人才的要求
物流業是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本支撐,既涉及儲存、運輸、包裝、流通加工等核心業務,同時也包括市場調查與預測、原材料采購及訂單處理等外延業務,以及物流咨詢、物流方案設計及優化、物流資金融通、物流教育培訓等物流的擴展服務,是一個覆蓋面及其廣泛、帶動作用十分顯著的行業,它的良好運營離不開復合型專業人才。現今操作人員在物流企業中占的比重大,但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不高。近年來大量的國外物流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給我們帶來了機遇,更帶來了嚴峻挑戰。我們急需培養出具有高專業水平的復合型物流人才,以開拓更開闊的物流市場,緊跟國際物流發展潮流。
二、現代物流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基于“互聯網 + ”時代的現代物流已經成為物流領域的一個新的必然趨勢,人才的匱乏是一個制約現代物流發展的關鍵核心瓶頸。 現代物流專業的實踐性很強,相關教學存在諸多暨需改革的問題。 高校一直處于邊探索邊實踐的境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缺乏協同的教學培養體系
互聯網領域融合了信息安全技術、MYSQL 技術、Windows操作技術、數據挖掘與處理技術等。物流專業需要學習計算機技術、經濟法、國際貿易、專業英語、倉儲與配送、運籌學等眾多課程。 不同的物流服務對象又涉及不同的專業領域知識,因此需要建立協同的教學培養體系,授課教師應來自相關的專業崗位,聯合授課的方式應不拘一格。
(二) 缺乏實驗實訓設施與經費
現代物流實驗實訓軟件價格數十萬且生命周期較短,相關物流硬件成套設施費用高達百萬,數據存儲和服務器等設備通常存在不規則的維護成本,一般隔 2 - 3 年就得購買新設備或者對舊版本軟件進行升級換代,常常又是一筆不小的經費投入。
三、“互聯網 + ” 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策略
(一)訂單式人才培養
訂單式人才培養指由用人單位和教育機構共同制訂人才 培養計劃, 設定培養目標, 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與教育機構 的現有資源進行組織教學, 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用人單位 入職。 訂單式物流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物流人才培養戰略主 要形式。物流企業根據自身需求對物流人才進行定向培養, 大大減少了企業因招聘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時間成本指高校所培養出的物流人才不符合企業需求, 從入職到熟悉工作所花費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段, 從業人員基本上不 能給企業帶來利潤, 企業反而因為培訓和薪酬會有一部分支 出。 物質成本指企業對物流人才所進行的招募與選拔成本, 在招募和選拔過程中支出的廣告、 接待、資料、面試以及測 試等各種費用。
(二)開發運用物流交易模擬軟件,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高校作為物流專業人 才的培養機構不可能具有物流運輸、倉儲等物流行 業的高科技設備,但是可以通過開發物流交易模擬軟件和專業數據庫,讓物流專業人才在虛擬的交易環境中熟悉這些智能設備的用途和操作技能,適應不同的角色轉變。物流行為交易鏈比較長,在模擬交易 軟件中,可以設定物流專業人才不同的角色,培養他 們的情感認知,增強他們的互聯網運用能力和數據 挖掘能力
(三)加強科研水平和基礎教育設施
“互聯網 + ”時代背景下, 物流產業迅速發展, 物流業 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進行轉型。物流管理專業的支撐理論 也需要與時俱進, 應得到及時的更新。 這就需要科研院所和 物流專業老師共同對現代物流理論進行研究, 摒棄過時的理 論內容, 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理論, 構建一個順應時代潮 流的物流理論體系。 高校應根據自身的物資水平, 提供相應的物流實驗室, 物流實驗室能夠讓學生體驗真正的物流操作流程, 通過演 示、 實際操作等訓練, 讓學生了解物流的操作方法, 學習先 進的物流管理理念及運作技巧, 并培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物流 專業人才。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教師大多數是在碩士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任 教, 或者大部分物流專業老師由相關專業調任過來, 缺乏一定的物流管理實踐經驗和專業素養。 因此, 高校要加大對于物流教育老師的培養。 第一,可以派遣教師進入知名高校進行物流管理專業培訓, 加強與其他院校的物流教學交流, 提 高教學水平。第二,物流管理專業教師可以進入當地物流企業頂崗掛職, 這樣可以彌補教師工作經驗缺乏的不足, 深入物流產業內部,了解物流流程的真實狀況, 提升對于物理管 理專業的實際認識, 提高教學水平。 第三, 高校應鼓勵教師 參加物流管理方面的專業性論壇和交流會, 加強與專業物流人士交流, 把握物流發展的最新動態, 提高教學水平。
四、結論
“互聯網+”時代下物流企業已開始了新變革,實現與電商‘金融等行業的跨界融合,高校要做好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設計,提供教育上的軟硬支持;高校教師要能緊跟物流行業時代變革,增強提高自身專業新知識、新能力,從知識傳授者向教學的引導者和課堂組織者轉變,真正讓物流專業學生主動去認知、理解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向物流企業提供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高級物流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東方 張帥帥,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戰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8,6
[2]戴軍,“互聯網+”視域下現代物流人才培養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7,2.
[3]王成金 趙靜,淺談“互聯網+”時代對高職物流人才的需求[J].中國商論 ,2016,27
作者簡介:
盛利芳(1980,8—):女,籍貫:河南鄭州,學歷:本科,職稱: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教學。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19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指導性計劃2019-ZDJH-246 適應行業大發展的物流專業教學困境審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