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楊軍
摘 要:早期企業管理在生產、管理兩個方面提升效率。在生產方面采用分工模式,在管理方面則注重流程設置。這兩種管理模式均比較有效,在傳統工業時代創造了較好的業績,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在當代,應從思維管理路徑、技術管理路徑、文化管理路徑等幾方面提高企業管理效率,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企業管理; 效率; 提升; 路徑; 探討
一:影響企業內部控制效率提升的問題
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為了能夠促進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健全,我國有關部門相繼頒布了會計法,以及企業內部控制的基本規范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提供了相應的指導。然而,由于一部分企業缺乏對自身特性的全面認識,在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當中往往存在以出臺的內部控制體系為藍本,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行為,并沒有對工作中的各項細節作出明確的規定,造成控制體系不完善,缺乏相應的牽制作用。同時,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所覆蓋的范圍并不全面,無法實現對單位內部各個環節的控制,影響了內部控制工作的有序開展,影響了控制的效率。
1.1缺乏對內部控制體系的正確認識。部分企業對于內部控制體系缺乏必要的認識,沒有真正認識到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導致相關工作人員認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健全管理工作的一種形式,沒有把內部控制體系當作在日常工作中應當遵循的規范。此外,部分企業單純地以為內部控制體系等同于財務管理制度,在內部控制應用中僅僅對單位財務收支狀況進行控制,缺乏對內部控制體系促進服務效率提升的認識,使得內部控制有效性得不到發揮。
1.2內部控制體系在運行中缺乏必要的監督。內部控制 要有效地發揮出作用,就需要做好相應的監督工作。但是, 部分單位在進行內部控制時,并沒有按照相應的規定設置相 應的監督機制,導致內部控制由于缺乏應有的監督而影響了 控制效果。雖然有一部分單位設置了監督部門,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權力和獨立性,在職能實施之時缺乏權威性,無法對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監督,導致內部控制失去應有的 作用。
二: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效率的路徑分析
2.1進一步健全完善內部控制機制。要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應當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通過對內部管理機制和結構進行優化,提高內部控制的質量。要合理選擇內部控制目標,準確定位內部控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和規章制度,完善部門內部控制目標和職責,重點關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可改進性和可行性,逐步推動企業的良性發展。
2.2進一步提升內部控制質量。企業應當圍繞突出的內部控制問題,充分結合自身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重視內部控制質量控制,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要進一步強化管理風險的評估和防范,在開展經濟業務之前就應當對管理風險進行測試,合理把握市場和管理風險。還應當圍繞風險管理的重點環節,對質量控制的責任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和細化,科學確定內部控制的范圍和內容,根據內部控制質量的要求,優化內部控制流程,通過制定制度實現內部控制責任。
三:提高企業管理效率的對策
3.1提高基層管理人員的效率。一是上層的管理崗位應按照基層管理人員的數量和工作的實際需求設置。并且高層的管理領導工作,除了簡單的監督外還要履行協助工作和指導的職責。此外要精簡機構和人員,才能用最少的人干最高效的事。二是企業管理者要敢于和善于精簡員工和機構,留住人才,同時把用途不大和運行低效的機構和人員精簡掉,時刻保持人員流動性,用流動性激發企業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企業活力的目的。還應意識到作為企業管理的經常性工作,精簡機構和人員應該做到常態化。三是企業應壓縮不必要的費用開支,嚴格執行管理制度,從而產生效益,提高管理效率。大家都知道,規章制度制定起來并不難,難的是工作的執行,這就需要企業打起精神,認認真真執行,不能只說不做,把制度和規范落實到工作中去,切實提高管理效率。
3.2不斷完善管理體制。針對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企業管理者要知道: 管理體制是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不斷完善的,恒久不變又合理科學的制度是不存在的,管理者應該從基礎理論一點一滴之中認真學習,不斷從實際出發,學習各種成功經驗,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正確認識到企業組織是經濟組織,要以贏利為根本目的,把效率放在至關重要的地位,從而使企業發展保持活力。企業應該努力建立良好的適應市場競爭的管理制度,建立人才選拔錄用制度和獎勵管理人才的機制,同時改革用人制度,用人唯賢,吸取有知識有頭腦有激情的管理層人士,進一步使市場起到激勵企業進步的作用。
3.3行政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業管理中,行政管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所以行政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促進企業效益的提升。為了促進企業得到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必須以長遠的眼光來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開展,才能為戰略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整個企業中確保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并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從而在促進高效運行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此基礎上,行政管理還是一種企業文化,可以有效地監督和引導企業員工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企業發展之中,從而促進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提升。二是能不斷的規范企業管理。行政管理在企業的決策層和執行層之間主要作用是傳達,從而確保企業的各種管理決策指令及時的傳達給執行層,并對執行層的情況實施監管,從而確保企業的各種決策得到及時的實施,最大化地促進企業管理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能促進企業的管理不斷規范,促進企業走向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結語
我國企業在自身的企業治理與管理效率提升過程中已經認識到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根據現代成功企業發展的經驗,通過企業文化管理能提升企業管理效率。
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治理的重要組成內容,強化內部控制對于提升公司資金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推動科學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應當圍繞自身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科學有效的措施,切實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心合.企業內控制度建設中的八大難題與對策(上) [J]. 財務與會計,2013
[2]辛昊學. 傳統企業管理與學習型企業管理特點對比分析[J]. 化工管理,2016( 6) : 50
[3]盧加元. 云創新模式下企業管理問題研究———基于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視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6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