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
摘 要:班主任教師要充分認識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學困生檔案,公平對待學困生。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座談會、個別交談、家訪等形式,及時鼓勵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努力改變學困生落后的思想意識,讓他們對前途充滿希望。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提升自信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學困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提升自信心;思想轉化
一提起“學困生”,每個老師都似乎都可以一連串地從自己的班級里說出幾個學生名字,他們總是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難以忘懷。但黨的教育法規、我們的職業道德,要求我們必須具備足夠的耐心,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和途徑,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尋求解決學困生問題的對策,使他們重新提升自信心,感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全面發展。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高度重視學困生思想轉化工作。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學困生思想轉化方面的一些體會。
一、班主任應高度重視學困生思想轉化的問題,公平對待學困生
作為班主任教師,首先必須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學困生轉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為,學困生轉化工作,直接影響各科任教師的上課情緒和教學成績,直接決定整個班級的精神風貌、學風、班風,甚至對學校的安全產生一定影響。初中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成長期,個性上要求獨立但同時對周圍復雜環境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加上此時他們還具有較強的反叛心理,如果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引導班級上的學困生,他們的主要精力可能會放在學習以外的其他事情上,輕則荒廢自身學業,影響班內其他同學的學習,重則拉幫結派,打架鬧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班主任應全面了解學困生存在的現狀,建立學習檔案
全面了解學困生基本情況,是學困生轉化工作的前提。我擔任七年級班主任工作時,在新班級剛剛組建之后,我先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了解學困生基本情況。在參考小學畢業成績的基礎上,通過與科任教師交流、與班干部溝通等形式,先把八或十名學生確定為班級學困生,建立學困生學習進步檔案,并把這些名單告知科任教師。
我始終關注著班上的這些學困生,他們是班級弱勢群體。我經常與他們單獨談話、交流,對個別學困生進行側面了解,發現其中有四名同學不重視學習,與其父母有很大關系:有的家長認為反正孩子學習差,管也白管,對學生放任自流,學生放學后打臺球不按時回家、不做家庭作業家長不聞不問;有的家長忙于生意無暇顧及孩子學習;還有的家長平時在鄉下上班,平時家中只有孩子一人,長期在飯館吃飯。父母缺少對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家庭教育,導致這些學生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我發現另有三名學生的學習雖然比較認真,但因以前基礎太差,現在學習上感覺吃力。還注意到部分學生因體弱多病,經常請假,直接影響到學習。在摸清學困生基本情況后,針對不同情況開展相應的幫扶,因人而異,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三、利用主題班會等多種教育形式,努力探索學困生思想轉化的辦法
利用主題班會、座談會、個別交談、家訪等形式,及時鼓勵他們取得點滴進步,努力改變學困生落后的思想意識,讓他們重新建立自信,對前途充滿希望。為了讓學困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端正思想,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及混日子的危害性,我積極開展了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班會。如主題班會“我的理想”中,先讓他們盡情勾畫自己的未來,然后舉例說明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學習,上一流的大學、考研究生,學喜歡的專業。特別舉一些初中時學習并不出眾、但后來經過努力、取得成功的熟悉人士的例子,讓學困生認識到,現在開始努力還是有希望的。鼓勵他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理想、放棄努力。
四、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提升學困生自信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學困生雖然成績不太突出,但他們也有自身的閃光點。多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學困生的才藝有一個展示的平臺,盡情體驗成功的喜悅,可以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我剛開始當班主任的時候,學校正提倡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借著“快樂校園”的東風,我在班上結合學困生思想轉化開展了一系列學生自主文藝活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上有一個約定,周一由輪流班委的幾個同學確定班級活動主題,寫出活動海報,制訂活動計劃,邀請評委,并通知其他小組準備。活動主題有辯論會、演唱會、舞蹈表演、小品相聲表演、書法競賽等等,花樣很多,趣味性很強。平時默默無聞的一些學困生在班級的舞臺上大顯身手,讓所有人刮目相看,他們的性格也變得開朗了許多。
總之,學困生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付出極大的熱情與耐心,特別是轉化效果不明顯時,更需要堅持。要知道,不當班主任是無法真正體會到當老師的樂趣的,也許當你看到昔日的學困生進步、成才時,你才能體會到當班主任最大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陳靜.淺析如何有效的轉化學困生[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
[2]安莊.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10).
[3]林本喜.農村中學學困生轉化有效策略探討[J].好家長, 2017(68).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