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月蘭
摘 要:《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大中小學應該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為主,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時做了幾點嘗試,望同行借鑒。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因材施教
一、教師應面向全體,做到因材施教
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我們要提高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提高全民的素質,適應社會的發展。由于班級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都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也要在教學中彌補學生的弱點。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優等生的培養,還要照顧學習中等的學生,也要注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等級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讓優等生去解決一些比較疑難的問題和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講課的時候,提問一些中等生,讓他們根據問題展開,進行探究;然后讓后進生回答一些最基礎的知識,也多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樣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維護了每位學生的自尊心,也能增強學生對學習的信心。
二、教師要抓好“三基”教學
“三基”教學是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的培養。初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初中教學的基礎知識包括:初中代數、幾何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技能是應用基礎知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來完成動手操作,是對生活數學素材進行加工的活動過程的概括。
學習定義:讓學生學會完整地進行概述,突出關鍵詞,并能明白概念的本質和特性。學習公式:能夠自己推導出公式,并能夠熟練地對公式進行表達,能用字母進行表達書寫;能夠舉一反三,正用公式和反推。學習定理:要讓學生證明思路,明確條件和其中的結論,總結定理的應用范圍;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滲透數學思想,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體現數學應用思想、方程函數思想、消元、特定系數等。解答題目:認真審題,從不同的角度對比,多方面探討,擇優選解,并進一步演變,擴大解題成果。
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發展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養又依賴于良好的思維品質。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發展思維能力非常重要。
1.教師應引發學生的探究能力,逐漸培養歸納思維能力
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怎么去探索。在數學學科教學中,“離教”的現象非常嚴重,很多教師都違背了正確的教學活動和要求,形成了教與學不協調,這種現象也影響著教學質量。“離教”主要表現在學生不能專心聽講,課外不能完成作業,不預習新知識和不復習知識等。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消除“離教”,根據教材不同內容采用多種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決定采用課堂實踐教學模式和方法,具體操作如下:我在黑板上給出幾組錯題,組織學生進行修改。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組成參戰團隊,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到黑板上修改錯題。凡是修改正確的小組會加上一分,修改錯誤的小組不加分。每一組錯題中,連續出幾道錯題,輪流加分,最后看看哪個小組的得分最高,最后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整個過程,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參與的積極性也非常強烈,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
別出心裁的教學實踐活動,利用修改錯題的方法,既可以引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2.給學生創造獨立的時間和空間,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一種特殊學習的活動。現代教學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占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占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情景,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究,而不是教師包辦課堂。這樣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永遠都處于被動狀態,這就是平常看到的學生學習不夠積極,其實是教師沒有給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創造的時間和空間。
3.采用例題教學法,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
例題就是知識運用的過程,有時候教師在講解某一理論知識的時候,學生感覺似懂非懂,不能很好地掌握其內涵。但是,有時候我們教師給學生舉出例子,把這些理論知識帶到應用題中來,講解應用到哪些知識、解題思路和方法,最后得出什么結論,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而且都解答得非常正確。例題教學法是最常見的,也是最能體現知識運用的,可以起到活學活用、使課堂知識優化的效果。
四、挖掘教材德育素材,進行思想教育
1.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
良好的品質是指: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頑強的毅力,善于獨立思考,有著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古今中外一些偉大的數學家的成就,為祖國作出的貢獻,以培養學生的數學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3.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要讓學生學會正與負、乘與除、常量和變量之間的規律,有助于逐步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唯物主義觀點。
總之,只有教師真正把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落實到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才能適應21世紀人才素質需要的根本要求。
參考文獻:
[1]雷明文.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新模式教學探究[J].初中數學研究,2016(9)。
[2]鄒琴.數學教學方法論[J].數學教學參考,2015(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