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
摘要:互聯網新媒體的高速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選擇途徑,也逐漸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甚至是思想動態。尤其是應運而生的各種微信公眾號,內容魚龍混雜,許多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本文主要基于微信公眾號開展網絡思想教育的現狀以及如何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思想教育 微信公眾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9-0118-02
從當下新媒體發展的態勢來看,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嚴峻的考驗,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學生多變的思維模式。微信公眾號的出現更是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多種可能。很多高校都有自己官方的微信公眾號,很多高校教師、輔導員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這已經成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常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抓住公眾號這一網絡新陣地開展符合時代要求、貼近學生生活的網絡思想教育,成為我們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講話中提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隨著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網絡信息媒體也飛速發展,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生活和學習方式,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微信公眾平臺因其操作的便捷性、人際交流的高時效性、內容推送的豐富性、消息推送的精準性等特點,符合青年學生群體的消費理念、生活方式、交流習慣和渠道等而深受年輕學生追捧”。[1]
在公眾號發展的良好勢頭帶動下,許多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陣地,巧妙地開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種自媒體平臺也受到許多大學生的關注,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公眾號的出現,也逐漸暴露出我們高校在利用新媒體或自媒體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一)公眾號內容和形式過于單一,缺乏一定的創新力和吸引力
縱觀各高校的新媒體平臺,大都有學校專屬的微信公眾號,用來發布學校的最新動態以及與學生相關的一些內容,其中很多都涉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公眾號興起之初,如果說一位老師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還會受到學生的喜愛,但如果內容形式一直不做創新,也會遭到學生的“遺棄”,所以公眾號的定位和內容安排很重要,需要教師不斷做功課。各個院系也都有自己學院和系部的微信公眾號,甚至細分到分團委和學生各個黨支部,設有自己專屬的微信號,用來發布相關內容,意在吸引學生關注,達到思想教育目的,或者豐富學生課余的瀏覽信息途徑,使學生能夠很好地融入大學生活。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學生黨支部也都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但問題是我們如何將這一類公眾號做得“既專又亮”,對黨員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更是微信運營者需要注意的問題。但目前一個學校的微信公眾號下屬分類太多,內容也容易重復,整合性較差。例如一個學校很多部門都有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但每次瀏覽完就會發現,有相同的內容反復發在不同公眾號里,這樣一定程度造成了資源浪費,另外一方面則會對瀏覽量進行分流,再加上運營管理人員在內容和形式的創新上還不夠有想法,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公眾號瀏覽量下降,也就失去了其網絡思想教育的意義。
(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重視程度不夠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多由大學輔導員來承擔,部分思想政治課程的老師通常只完成課堂任務,課堂之后很少參與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環節當中,更不要說利用網絡來發揮思想教育的作用。所以,學校在思政課教師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節時應該多加要求。我們再來看,很多大學輔導員目前都開設了自己專屬的微信公眾號用來與學生互動交流,有專門純文字交流類、有信息分享類,還有相關專業輔導員做專業學習輔導類,等等。每個老師都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出發,來運作微信公眾號,但是能夠抓住自己特色做好,長期在學生當中有較大反響的還不多。許多老師只是為了搭上新媒體教育“這一班車”走形式而開通的公眾號,并未真正重視網絡思想教育,用心做好公眾號。有的開通以后更新不及時,內容也只是簡單的粘貼復制。如果思想政治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都能夠從思想上重視網絡教育陣地,真正利用好自己的特長和資源,用心來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未來利用公眾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以及公眾號的影響力將會大大提高。
(三)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者素質參差不齊
一般做得較好的微信公眾號我們會發現每一期推送的內容都會針對一定的受眾和瀏覽習慣,無論從排版還是內容,都是經過前期精心的選題和策劃。一個好的公眾號運營者或者運營團隊,懂得如何抓住大學生的興趣,將他們的生活融入到推送內容里,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才是網絡思想教育應該發揮的作用。但縱觀現在有些高校微信公眾號我們會發現,很多公眾號在內容上涉嫌抄襲或者直接從網絡上粘貼復制內容,又或者將一些學術內容和比較正規的話題生搬硬套直接放在推送內容里,形式不做任何創新,無法吸引學生瀏覽。目前網上信息量巨大,信息瀏覽方式眾多,如果我們的微信運營者再不好好利用新媒體這一平臺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那么公眾號的存在將流于形式,失去它本該具有的意義。
二、如何有效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教育
通過對目前高校微信公眾號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媒介,為自己的思想教育工作添磚加瓦,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做好對相關教師隊伍網絡思想教育的培訓工作
高校重視網絡思想教育陣地,首先應該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從業素質,加大相關培訓力度,可以邀請公眾號運營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對于公眾號的運營方式、內容排版技術等做專門的教學,也可邀請校內校外公眾號做得較為優秀的教師進行經驗分享,同時也可以在學生層面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受眾的需要。這樣才可以讓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能夠有效利用網絡來開展自己的工作,鼓勵他們作出有特色有質量,能夠真正走進學生中間并有效發揮網絡思想教育目的的公眾號內容。作為學校層面,則應該對公眾號內容進行把關,并對公眾號運營給予大力支持,大大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熱情。
(二)優化網絡教育平臺,整合相關公眾號
學校和二級學院應當對微信公眾號進行嚴格的把關,對公眾號做相關的整合,優化公眾號資源,避免形式內容雷同導致公眾號瀏覽量下降。前面我們提到了,學校很多相關的部門都有自己專門的公眾號,但是在瀏覽下來發現,經常會有重復的內容推送且推送內容從形式到排版都無修改,學生在瀏覽校內公眾號時發現所有推送內容無明顯差異,慢慢就會取消關注。所以公眾號的運營應當有相關老師進行指導和審核,學生往往圖省事直接粘貼復制,并無創新意識,更談不上吸引力。作為指導教師應當引導負責學生多做調查,深入學生,開展選題研討,多推送一些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或者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對推送內容進行整理分類,例如有專門的板塊:新聞信息類、學校通知類、校園活動類、黨團知識類、專業輔導類、思想交流類等。內容的細分不僅優化平臺內容,讓公眾號有層次感,重點突出,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瀏覽的效率,一目了然,增強微信公眾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三)做好公眾號運營者和團隊的選拔工作
每一個微信公眾號都會有相關的運營者或者運營團隊,尤其是高校內的各類微信公眾號,不僅僅是學生自己操作,后期應該要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審核。負責運營公眾號的老師或者學生都應該具備良好的新媒體從業素質,對于公眾號運營的技能熟練掌握,并且有一定的新聞或信息敏銳度,才可以作出優質的微信公眾號。所以在前期選拔負責運營的學生或團隊時,應當設有一定要求和考核標準,要具備基本的公眾號操作技能并熟練操作平臺運營模式,在公眾號運營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優秀的公眾號運營者才是優質公眾號的保障。既然學校的公眾號普遍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運營維護,就必然存在學生流動性大的問題,“運營人員因為學生的自然原因,流動性特別大,團隊極其不穩定,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造成了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學校寒暑假來臨時,學生因為回家或是游玩,導致校方微信公眾號出現空檔期”。[2]學生流動性大還表現在中途退出運營團隊或因畢業等其他原因,微信的日常推送就會出現銜接不當等問題。所以培養穩定的運營團隊,做好前后承接工作也是微信公眾號運營者應該重視的問題,只有保證運營團隊的穩定,才能夠保證公眾號的質量。
三、結語
在分析了高校運營公眾號存在的問題和如何利用公眾號開展網絡思想教育之后,我們發現網絡思想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總而言之,微信已經成為現在社會最常見的社交手段,微信公眾號是大學生瀏覽信息,影響其思想動態的重要途徑,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高校的育人工作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在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上好好利用網絡新媒體陣地,走進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也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無形中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時效性。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利用自己優勢和特色,不斷創新教育方式,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與學生共同打造良好的網絡教育平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走在時代的前列,造福學生,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雙維.用微信公眾號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5(8).
[2] 廖艷芳.校園微信公眾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新聞傳播,2017(24).
責任編輯:景辰